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马拉开波盆地四周山地环绕,盆地中心是南美洲最为湿热的马拉开波湖。湖区大部分高温多雨。湖泊东部的H河水能蕴藏量大,流域内人烟稀少。图中甲国为拉丁美洲人均GDP较高的国家,与中国有良好的贸易关系。

(1)分析马拉开波湖区“湿”“热”的原因。
(2)从地形、气候两个方面分析H河中下游河段的水文特征。
(3)简述甲国吸引中国投资工业的有利条件。
马拉开波盆地四周山地环绕,盆地中心是南美洲最为湿热的马拉开波湖。湖区大部分高温多雨。湖泊东部的H河水能蕴藏量大,流域内人烟稀少。图中甲国为拉丁美洲人均GDP较高的国家,与中国有良好的贸易关系。

(1)分析马拉开波湖区“湿”“热”的原因。
(2)从地形、气候两个方面分析H河中下游河段的水文特征。
(3)简述甲国吸引中国投资工业的有利条件。
“农夫果园”番茄汁的原料主要来自下图中的A地区,读图回答。(14分)

(1) A地区种植番茄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2) A地区生产的番茄质优的主要自然原因有 (3) 影响番茄榨汁企业地区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4) B河流主要补给是 ,此河流汛期主要出现在 季。
(5) 图示地区城市相对集中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

(1) A地区种植番茄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2) A地区生产的番茄质优的主要自然原因有 (3) 影响番茄榨汁企业地区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4) B河流主要补给是 ,此河流汛期主要出现在 季。
(5) 图示地区城市相对集中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
不透水地表和绿地是城市内部土地覆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下图为北京和纽约1978~2010年两城市内部土地覆盖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北京土地覆盖结构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北京土地覆盖结构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热岛效应强度减弱 | B.地下水位不断上升 | C.蒸发量增加 | D.内涝概率上升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密西西比河汇聚了发源于落基山东坡、阿巴拉契亚山西坡和北部冰区南侧的共约250多条支流,在中下游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之一—密西西比河平原,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十九世纪中期,人们逐渐在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大平原上交居下来,形成以言牧业为主的经济,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这时恰逢一个较长的湿润周期,而且当时的小麦价格又很高,于是许多天然牧场被开垦为农田,但好景不长,又出现了干早年,使得这些农场无利可图,于是只有废弃撂荒,等到又一个湿润年到来时,又照旧循环一次,酿成了巨大的灾害,最典型的就是三十年代的“黑风暴”。从那以后,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该区域农业生产逐步稳定下来,并成为美国的“面包篮”。下图为密西西比河水系分布示意图。

(1)描述密西西比河的水系特征。
(2)分析密西西比河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原因。
(3)历史上人们在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大平原上不断扩大土地的开垦画积,导致了恶性循环,请分析恶性循环形成的过程。
(4)为了稳定大平原的农业生产,你认为当地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密西西比河汇聚了发源于落基山东坡、阿巴拉契亚山西坡和北部冰区南侧的共约250多条支流,在中下游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之一—密西西比河平原,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十九世纪中期,人们逐渐在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大平原上交居下来,形成以言牧业为主的经济,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这时恰逢一个较长的湿润周期,而且当时的小麦价格又很高,于是许多天然牧场被开垦为农田,但好景不长,又出现了干早年,使得这些农场无利可图,于是只有废弃撂荒,等到又一个湿润年到来时,又照旧循环一次,酿成了巨大的灾害,最典型的就是三十年代的“黑风暴”。从那以后,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该区域农业生产逐步稳定下来,并成为美国的“面包篮”。下图为密西西比河水系分布示意图。

(1)描述密西西比河的水系特征。
(2)分析密西西比河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原因。
(3)历史上人们在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大平原上不断扩大土地的开垦画积,导致了恶性循环,请分析恶性循环形成的过程。
(4)为了稳定大平原的农业生产,你认为当地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丹霞地貌是由红色砂砾岩经外力作用形成的一种景观。左图为中国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示意图,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左图中
【小题2】右图中


【小题1】左图中
A.M区主要为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 B.N区河流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 |
C.K区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是流水 | D.丹霞地貌的岩石类型为右图中乙 |
A.①作用使甲岩石多分布在火山口附近 | B.②作用多发生在莫霍面以上 |
C.③作用形成丹霞地貌 | D.④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 |
【加试题】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藏地区河流在我国河流中属于含沙量低的河流。如雅鲁藏布江上的丙水文站,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284kg/m3,比长江的汉口水文站和西江的梧州水文站多年平均含沙量还小,仅为黄河利津水文站多年平均含沙量的1/87。
材料二:左图为雅鲁藏布江水系分布图,右图为甲至丙河段水温和海拔变化坐标图。


(1)结合材料,简要说明雅鲁藏布江含沙量小的原因。
(2)分别描述7月份①、②河段水温变化的特征,并简析其主要原因。
(3)与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评价该区域种植业的气候条件。
(4)列举两种该地区的新能源,并说明开发利用程度低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西藏地区河流在我国河流中属于含沙量低的河流。如雅鲁藏布江上的丙水文站,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284kg/m3,比长江的汉口水文站和西江的梧州水文站多年平均含沙量还小,仅为黄河利津水文站多年平均含沙量的1/87。
材料二:左图为雅鲁藏布江水系分布图,右图为甲至丙河段水温和海拔变化坐标图。


(1)结合材料,简要说明雅鲁藏布江含沙量小的原因。
(2)分别描述7月份①、②河段水温变化的特征,并简析其主要原因。
(3)与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评价该区域种植业的气候条件。
(4)列举两种该地区的新能源,并说明开发利用程度低的主要原因。
读俄罗斯区域图,回答。

关于A与 B处的河流叙述正确的是( )

关于A与 B处的河流叙述正确的是( )
A.两条河流的流域气候湿润,都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
B.两条河流都以雨水补给为主,冬春有凌汛发生 |
C.A处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B处以雨水补给为主 |
D.A处以雨水补给为主,B处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
鄱阳湖丰水期和枯水期之间面积变化很大,呈现出“ 高水是湖,低水似河”“夏秋一水连天,冬春荒滩无边”的独特自然景观。据此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鄱阳湖水系图 鄱阳湖水位与面积变化的关系
【小题1】在正常年份,鄱阳湖水位开始进入丰水期的月份是( )
【小题2】据图推断鄱阳湖面积扩展最迅速时的水位高度变化范围( )
【小题3】据图推断鄱阳湖的湖盆地形特征( )
①中部低、四周高②湖盆浅且坡度小③湖岸陡峭④湖盆中有深切的河道


鄱阳湖水系图 鄱阳湖水位与面积变化的关系
【小题1】在正常年份,鄱阳湖水位开始进入丰水期的月份是( )
A.5 月 | B.6 月 | C.7 月 | D.8 月 |
A.3—8 米 | B.8—12 米 | C.12—20 米 | D.20 米及以上 |
①中部低、四周高②湖盆浅且坡度小③湖岸陡峭④湖盆中有深切的河道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④ | D.②③ |
读某地地质剖面和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甲、乙、丙处的地质构造类型:甲 ;乙 ;丙 。
(2)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如果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该选择甲地还是丙地? 地。 原因是 。
(3)在图中①、②、③三处箭头,表示水汽运动方向,使它构成一个完整的海陆间循环,图中方向是 (逆、顺时针)(2分);并写出序号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①是 ; ②是 ; ③是 。

(1)写出图中甲、乙、丙处的地质构造类型:甲 ;乙 ;丙 。
(2)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如果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该选择甲地还是丙地? 地。 原因是 。
(3)在图中①、②、③三处箭头,表示水汽运动方向,使它构成一个完整的海陆间循环,图中方向是 (逆、顺时针)(2分);并写出序号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①是 ; ②是 ; ③是 。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如果该图为我国东部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小题2】下列地理现象中,能与海陆间大循环过程结合的是( )
①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水” ②春风不度玉门关的“风”
③塔里木河河水的蒸发 ④长江流域的梅雨
【小题3】如果该图为某海区大洋环流示意图,该环流是( )
【小题4】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中低纬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

【小题1】如果该图为我国东部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A.①环节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大 |
B.G为海洋,H为陆地 |
C.形成环节④的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D.环节①和④均是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 |
①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水” ②春风不度玉门关的“风”
③塔里木河河水的蒸发 ④长江流域的梅雨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A.北印度洋海区夏季季风洋流 |
B.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 |
C.南半球中高纬海区大洋环流 |
D.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 |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
B.洋流②为赤道暖流 |
C.洋流③附近可能形成渔场 |
D.洋流④的主要成因是西风的驱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