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某国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该国经济落后,粮食不能自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国夏季的盛行风是
【小题2】该国河流水文特点是
【小题3】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该国适宜大规模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小题1】该国夏季的盛行风是
A.西南风 | B.西北风 | C.东南风 | D.东北风 |
A.流速较慢 | B.年径流量较大 | C.水位较高 | D.流量季节变化小 |
A.水稻、玉米 | B.水稻、高粱 | C.小麦、玉米 | D.小麦、高粱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科罗拉多河的水文特征。
(2)分析河流在灌区越往下游河水盐度越高的原因。
(3)“人造洪水”是指上游大坝每年定期同时放水来模拟自然洪水,让科罗拉多河水可以重新入海。有人支持,认为“人造洪水”有利于科罗拉多河河口三角洲生态系统的恢复;也有人反对,认为会带来不利影响。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科罗拉多河发源于落基山脉西侧,流域内80%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科罗拉多”即西班牙语“红色”之意。从20世纪初开始,美国人就在这条河流上建坝修库、开渠引水,在流域内干旱高盐的土地上,沿河形成了众多的灌溉农业区。河流流经灌区后,越往下游河水盐度越高。因此,美国政府启动了灌区盐碱控制计划,采取渠道衬砌以减少渗漏,改漫灌为喷灌或滴灌,对灌区排水淡化处理或直接入海等。由于河流过度开发利用,自1998年开始,河流几乎再没有注入大海,导致河口三角洲湿地萎缩,生态退化严重。如图为科罗拉多河流域示意图。

(1)概括科罗拉多河的水文特征。
(2)分析河流在灌区越往下游河水盐度越高的原因。
(3)“人造洪水”是指上游大坝每年定期同时放水来模拟自然洪水,让科罗拉多河水可以重新入海。有人支持,认为“人造洪水”有利于科罗拉多河河口三角洲生态系统的恢复;也有人反对,认为会带来不利影响。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为解决北京水资源短缺的问题,2016年北京被确立为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其中,下雨时吸水、蓄水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A.水汽输送 | B.大气降水 | C.植物蒸腾 | D.下渗 |
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951年9月北京一〇一中迁到圆明园,师生共挖水井,汩汩清泉喷涌而出。1955年以后,我校饮用水源先后增加了官厅水库和密云水库水。2014年4月,学校建成1008米深水井。2017年10月学校开始使用南水北调水,同时停用校内水井。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我校使用的饮用水源包括
①地表水 ②海洋水 ③地下水 ④土壤水
【小题2】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小题3】南水北调工程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
【小题4】南水北调工程可以
【小题1】我校使用的饮用水源包括
①地表水 ②海洋水 ③地下水 ④土壤水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③④ |
A.水污染现象严重 | B.存在浪费水的现象 |
C.地下水位下降明显 | D.水资源更新速度减慢 |
A.大气降水 | B.径流 | C.蒸发 | D.水汽输送 |
A.缓解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 | B.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 |
C.更新了陆地淡水资源 | D.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平衡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河流所属的水循环环节。根据图中②、③两处的地貌类型,说出其成因并据此简述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由于人口增长,图中①、④两处的森林正在被日益扩大的耕地所取代。简述这一现象的发生对当地气候或河流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任选其一回答),并说出这种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所体现出的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煤矿透水事故是指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地表水和地下水通过裂隙、断层、塌陷区等各种通道无法控制地涌入矿井工作面,造成作业人员伤亡或矿井财产损失的水灾事故。
(3)若图中甲、乙两处为地下采煤矿区,请写出易发生透水事故的地区,并说明原因。
(4)若图中丙、丁两地是地震高发区,根据自然灾害的关联性特点,分别写出⑤、⑥两地极易诱发的自然灾害。

(1)写出图中河流所属的水循环环节。根据图中②、③两处的地貌类型,说出其成因并据此简述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由于人口增长,图中①、④两处的森林正在被日益扩大的耕地所取代。简述这一现象的发生对当地气候或河流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任选其一回答),并说出这种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所体现出的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煤矿透水事故是指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地表水和地下水通过裂隙、断层、塌陷区等各种通道无法控制地涌入矿井工作面,造成作业人员伤亡或矿井财产损失的水灾事故。
(3)若图中甲、乙两处为地下采煤矿区,请写出易发生透水事故的地区,并说明原因。
(4)若图中丙、丁两地是地震高发区,根据自然灾害的关联性特点,分别写出⑤、⑥两地极易诱发的自然灾害。
库赛湖的年纹层是一种由冬季冰面颗粒物质沉积形成的粗颗粒层和夏季沉积的细颗粒层两者交替形成的。下图为库赛湖地形及取样点沉积层垂直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库赛湖东南部和西北部等深线疏密差异大的原因可能是( )
【小题2】湖泊年纹层是进行古气候环境研究的重要依据之一。若湖底某细颗粒层较厚,可推测该年比往年( )

【小题1】库赛湖东南部和西北部等深线疏密差异大的原因可能是( )
A.东南部地壳下陷更加剧烈 | B.东南部流水沉积作用较强 |
C.西北部风力沉积作用较强 | D.西北部冰川沉积作用较强 |
A.春季风力偏大 | B.夏季气温偏高 |
C.秋季降水偏少 | D.冬季光照较强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亚速海是世界上最浅的海,海水盐度低,沿岸有常年存在的海流,海底地形普遍平坦,冬季盛行偏北大风。西部有狭长的沙嘴(从陆地凸入海中的狭长沙滩)与锡瓦什湾相隔(如图)。锡瓦什湾海水盐度很高,大部分水体深度在0.5米到1米之间,海底有厚达5米的淤泥,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常散发出腐败的气味,夏季尤臭。1920年11月7日,苏俄红军步兵突破了被防守克里米亚半岛的白军自恃为“天险”的锡瓦什湾,打响了解放克里米亚半岛的战役。

(1)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图示“沙嘴”的形成原因。
(2)分析夏季锡瓦什湾“尤臭”的自然原因。
(3)推测当时白军自恃锡瓦什湾为“天险”的原因。
亚速海是世界上最浅的海,海水盐度低,沿岸有常年存在的海流,海底地形普遍平坦,冬季盛行偏北大风。西部有狭长的沙嘴(从陆地凸入海中的狭长沙滩)与锡瓦什湾相隔(如图)。锡瓦什湾海水盐度很高,大部分水体深度在0.5米到1米之间,海底有厚达5米的淤泥,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常散发出腐败的气味,夏季尤臭。1920年11月7日,苏俄红军步兵突破了被防守克里米亚半岛的白军自恃为“天险”的锡瓦什湾,打响了解放克里米亚半岛的战役。

(1)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图示“沙嘴”的形成原因。
(2)分析夏季锡瓦什湾“尤臭”的自然原因。
(3)推测当时白军自恃锡瓦什湾为“天险”的原因。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 )

①调节地表径流 ②调节水汽输送 ③增加大气降水 ④增加下渗

①调节地表径流 ②调节水汽输送 ③增加大气降水 ④增加下渗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下图为“水循环和岩石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水循环与岩石循环有直接联系的环节是( )
【小题2】两种循环( )

【小题1】水循环与岩石循环有直接联系的环节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能量相同 |
B.共同使陆地水得到不断更新 |
C.均实现了圈层间的物质交换 |
D.对地表形态改造的结果相同 |
北半球季风气候区内某湖泊与其外流河干流存在“吞吐”关系。下表为该湖泊水位和TSS(TSS为总悬浮质,是指在水流中悬浮运动的泥沙量)通量随季节变化统计表,流入为正、流出为负。读表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对该湖泊TSS通量变化产生的影响叙述错误的一组是( )
①湖畔土壤肥力下降
②湖泊航运条件变差
③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增多
④湖泊调蓄功能不断改善
⑤湖泊对周围局地气候调节作用减弱
A. ①②④ B. ①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③④
【小题2】该湖泊可能位于我国( )
A. 华北平原 B. 长江中游平原
C. 珠江三角洲 D. 四川盆地

【小题1】下列对该湖泊TSS通量变化产生的影响叙述错误的一组是( )
①湖畔土壤肥力下降
②湖泊航运条件变差
③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增多
④湖泊调蓄功能不断改善
⑤湖泊对周围局地气候调节作用减弱
A. ①②④ B. ①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③④
【小题2】该湖泊可能位于我国( )
A. 华北平原 B. 长江中游平原
C. 珠江三角洲 D. 四川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