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滋养着两岸勤劳的人们。1970年尼罗河上的阿斯旺大坝竣工,在大坝上游形成一个面积达5 250 km2的纳赛尔湖。如图,图甲示意尼罗河局部河段及周围地理事物分布,图乙示意约西塔海角不同时期海岸线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乙中约西塔海角陆地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
【小题2】河道右岸陆地变化速度最快的时期是( )
【小题3】1971年后,约西塔海角陆地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小题1】图乙中约西塔海角陆地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
A.向北扩展 | B.向西北扩展 |
C.向南退缩 | D.向东南退缩 |
A.1900~1971年 | B.1971~1982年 |
C.1982~1987年 | D.1987~1991年 |
A.来沙量大幅减少,泥沙堆积速度小于海水侵蚀速度 |
B.地壳下降速度快,泥沙堆积速度快于海水侵蚀速度 |
C.上游植被得到有效恢复,河流挟带的泥沙大幅减少 |
D.阿斯旺大坝汛期蓄水泄沙,泥沙在此堆积速度加快 |
如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该地常年盛行风向。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结合图中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小题2】关于图中H湖的说法,错误的是( )

【小题1】结合图中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n河段流量季节分配比m河段均匀 |
B.该地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
C.R地年降水量比Q地多 |
D.河流主要补给类型为高山冰雪融水 |
A.湖水主要通过陆地内循环得到更新 |
B.对m段河流不具有削峰补枯的作用 |
C.上游地区的植被条件影响湖床的高低 |
D.湖泊面积的大小与流域的洪涝灾害频率呈负相关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渭河平原系地堑(断层相对下降的一侧)式构造平原,因在函谷关和大散关之间,古代称“关中”,春秋战国时期为秦国故地,号称“八百里秦川”。该地自然和经济条件优越,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的地区之一,现在为全国重要麦、棉产区。下图为渭河平原简图。

(1)简述渭河平原的形成原因。
(2)简析渭河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3)成语“泾渭分明”,是指泾河和渭河交汇时,呈现清水浊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奇特景观,你认为哪条河清澈,哪条河浑浊?并说出理由。
渭河平原系地堑(断层相对下降的一侧)式构造平原,因在函谷关和大散关之间,古代称“关中”,春秋战国时期为秦国故地,号称“八百里秦川”。该地自然和经济条件优越,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的地区之一,现在为全国重要麦、棉产区。下图为渭河平原简图。

(1)简述渭河平原的形成原因。
(2)简析渭河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3)成语“泾渭分明”,是指泾河和渭河交汇时,呈现清水浊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奇特景观,你认为哪条河清澈,哪条河浑浊?并说出理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和该图中拉合尔城气候统计资料。


材料二 巴基斯坦是世界重要的灌溉农业国家,乙地是该国重要农业区。目前,乙地正推广“水肥药一体”的喷滴灌技术(在灌溉水源中加入化肥和农药)取代大水漫灌。
(1)甲处河流径流全年有两个峰值,说出其出现的季节及主要补给类型。
(2)说明乙地多旱灾的自然原因。
(3)简述乙地推广“水肥药一体”喷滴灌技术的环境效益。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和该图中拉合尔城气候统计资料。


材料二 巴基斯坦是世界重要的灌溉农业国家,乙地是该国重要农业区。目前,乙地正推广“水肥药一体”的喷滴灌技术(在灌溉水源中加入化肥和农药)取代大水漫灌。
(1)甲处河流径流全年有两个峰值,说出其出现的季节及主要补给类型。
(2)说明乙地多旱灾的自然原因。
(3)简述乙地推广“水肥药一体”喷滴灌技术的环境效益。
下图示意某岛国地形,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该国东侧冬季降水较多的原因是( )
【小题2】该国( )

【小题1】该国东侧冬季降水较多的原因是( )
A.西南季风迎风坡 | B.受赤道低压控制 |
C.冬季风迎风坡 | D.地中海气候区 |
A.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 B.南北长约200多千米 |
C.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 D.位于我国东南方 |
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下图示意1万多年来艾丁湖的变迁,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围湖造田 |
B.绿洲萎缩 |
C.湖区汇水面积减少 |
D.气候变干 |
下图为某地一河流流域面积和径流变化示意图,流域面积约400平方千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根据图中所示信息判断,该区域最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
A.水稻 B. 小麦
B.橡胶 D. 棉花【小题2】关于该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河7月径流量小是因为该地深居内陆,降水量小所致
B.A点和B点汛期不同是因为受不同大气环流影响所致
C.上游A点可能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D.A点流速一定比B点快

【小题1】根据图中所示信息判断,该区域最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
A.水稻 B. 小麦
B.橡胶 D. 棉花【小题2】关于该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河7月径流量小是因为该地深居内陆,降水量小所致
B.A点和B点汛期不同是因为受不同大气环流影响所致
C.上游A点可能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D.A点流速一定比B点快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这个横跨上千千米,被称为“天河”的宏伟工程,历时11年终告完成。工程建设中攻克了很多技术难题。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
(1)简述南水北调对华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分析中线工程建设技术难度大的原因。
(3)多位专家表示,尽管南水北调来水后将提高沿线城市供水保障率,却仍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北方严重缺水的困局。为缓解北方缺水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7年第13号台风“天鸽”于8月23日在广东省登陆,造成了人员伤亡和重大的财产损失。左图为台风“天鸽”的移动路径示意图,右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1)在左图中的M处时,台风“天鸽”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属于__________;在N处时,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属于__________,该类水循环的环节主要包括__________(填右图中的序号)。
(2)下列诗句中,体现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的是__________(选择填空)。
A.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B. 雨落不上天,覆水难再收
C.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 D.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中国气象局2007年6月12日公布、施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其中把台风预警信号分为①黄色、②橙色、③蓝色、④红色四级,请将这四个级别由高到低排序__________(填序号)。台风往往给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的危害,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风暴潮三个因素作用,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
(4)台风到来前下列做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选择填空)。
①加固门窗、广告牌等搭建物 ②船舶回港避风或绕道航行③行人立即在建筑或树旁躲避④注意收听收看台风的信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17年第13号台风“天鸽”于8月23日在广东省登陆,造成了人员伤亡和重大的财产损失。左图为台风“天鸽”的移动路径示意图,右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1)在左图中的M处时,台风“天鸽”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属于__________;在N处时,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属于__________,该类水循环的环节主要包括__________(填右图中的序号)。
(2)下列诗句中,体现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的是__________(选择填空)。
A.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B. 雨落不上天,覆水难再收
C.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 D.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中国气象局2007年6月12日公布、施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其中把台风预警信号分为①黄色、②橙色、③蓝色、④红色四级,请将这四个级别由高到低排序__________(填序号)。台风往往给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的危害,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风暴潮三个因素作用,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
(4)台风到来前下列做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选择填空)。
①加固门窗、广告牌等搭建物 ②船舶回港避风或绕道航行③行人立即在建筑或树旁躲避④注意收听收看台风的信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读热带雨林与水循环示意简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对图中甲、乙、丙的含义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图中表明
【小题3】近年来,对雨林所在区域进行大规模开发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③地下水位上升④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增大⑤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小题1】对图中甲、乙、丙的含义叙述正确的是
A.甲表示雨林的蒸发和蒸腾作用 | B.乙表示水汽输送 |
C.丙表示大气降水 | D.甲与丙所表示的含义完全相同 |
A.热带雨林为全球的水循环提供了50%的水量 |
B.热带雨林大约50%的降水量由自身产生 |
C.热带雨林所涵养的水量占全球的绝大部分 |
D.热带雨林的绝大部分降水通过地表径流回到了海洋 |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③地下水位上升④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增大⑤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A.①②③ | B.②④⑤ | C.①②④ | D.①③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