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951年9月北京一〇一中迁到圆明园,师生共挖水井,汩汩清泉喷涌而出。1955年以后,我校饮用水源先后增加了官厅水库和密云水库水。2014年4月,学校建成1008米深水井。2017年10月学校开始使用南水北调水,同时停用校内水井。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我校使用的饮用水源包括
①地表水 ②海洋水 ③地下水 ④土壤水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小题2】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A.水污染现象严重
B.存在浪费水的现象
C.地下水位下降明显
D.水资源更新速度减慢
【小题3】南水北调工程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
A.大气降水
B.径流
C.蒸发
D.水汽输送
【小题4】南水北调工程可以
A.缓解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
B.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
C.更新了陆地淡水资源
D.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平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2-22 04:01: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长江应属于下图水循环中的哪个环节:
A.⑤
B.④
C.⑥
D.②
同类题2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A.降水
B.地表径流
C.地下径流
D.水汽输送
【小题2】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的基本特点是
A.冬春多
B.春夏多
C.夏秋多
D.秋冬多
【小题3】针对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的特点,应采取的措施是
A.修建水库
B.节约用水
C.跨流域调水
D.人工降水
同类题3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海绵城市大量采用透水性路面可以使城市水循环( )
A.蒸发弱
B.下渗减弱
C.地表径流增强
D.地下径流增强
【小题2】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可以( )
①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
②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③减轻城市交通拥堵压力
④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同类题4
下图两地区均为我国重要鲜花生产地。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与乙地区相比,甲地区发展鲜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
②光照充足
③地形平坦
④水源丰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小题2】与甲地区相比,乙地区维持其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
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花价格较低
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
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
D.技术含量高,市场更广大
【小题3】PQ为同一河流的两河段,关于P、Q两河段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P河段支流较多,Q河段支流较少
B.P河段水位低于Q河段水位
C.P河段汛期晚于Q河段汛期
D.P河段流速慢于Q河段流速
同类题5
利马是世界著名的“旱城”,结合利马及周边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利马虽然被称为“无雨之都”,但建城以来城市却植被茂盛,绿树成荫,原因是
A.大量开采地下水、草木生长有稳定的浇灌水源
B.东水西调,工程措施解决了草木的浇灌水源
C.地面辐射旺盛,水汽凝结形成的露珠,地面湿润
D.低纬地区,海水蒸发旺,寒流的降温作用使空气底层水汽过饱和,容易凝结成水
【小题2】甲、乙两地,纬度位置相差不大,但气候差异明显,其主要的原因是( )
A.盛行风性质差异大
B.洋流成因差异大
C.地面植被差异大
D.盛行风向差异大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水
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