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湄公河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导致湄公河上、下游地区流域面积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
C.人类活动D.植被
【小题2】湄公河三角洲位于该流域的最南端,为了可持续利用沿海滩涂资源,应(  )
A.围海造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B.建立湿地公园,发展湿地旅游
C.营造红树林,防止水土流失
D.兴修水利,建设旱涝保收农田
【小题3】当今全球气候变暖对图示区域带来的影响,最可能的是(  )
A.可以引种热带作物
B.湄公河河口水质变差
C.寒潮影响次数增加
D.滩涂面积增加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面左图为“某河段平面图”,下右图示意图中M湖水量流入流出的月份分配。读图回答下题。

M湖平均水位最低的月份是(  )
A.1月B.4月C.6月D.10月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隋唐时期西安市(古长安)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现今水资源却严重短缺。下图为“渭河水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渭河谷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B.流水沉积
C.地壳断裂陷落D.地壳褶皱凹陷
【小题2】渭河河道具有北移的历史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南岸支流多,流速快
B.南岸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明显
C.北岸支流含沙量大
D.北岸地表组成物质较粗
【小题3】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  )
A.秦岭北坡森林植被破坏
B.秦岭南坡耕地面积增加
C.黄河断流导致水位下降
D.地壳下沉导致河床变窄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鄱阳湖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湖泊之一,长江与其之间的相互作用一直备受关注,2003年之后三峡工程开始调度运行,又增加了人为因素的影响。随着长江上游地区的开发和整治,三峡库区来沙量急剧减少,三峡下游的长江河道侵蚀加剧,这深刻改变了长江和鄱阳湖的“江湖关系”,甚至导致鄱阳湖枯水期延长,水位连创新低,湖区面积缩减。
针对上述现象,江西省拟在鄱阳湖入江通道最窄处建设开放式全闸水利枢纽工程(图11):工程功能定位为提高鄱阳湖枯水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改善供水、灌溉、生态环境、渔业、航运、血吸虫病防治等条件,保护水资源,恢复和科学调整江湖关系等综合性工程。工程建设基本理念是:建闸不建坝;调枯不控洪;拦水不发电;建管不调度;江湖两利、动态调控。

鄱阳湖近20年来水文特征的变化

(1)说明三峡库区来沙量减少与鄱阳湖枯水期延长的关系。
(2)简析2000年以来鄱阳湖枯水期的变化对该区域发展的不利影响。
(3)推测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闸门开闭的时间安排并说明理由。
(4)与三峡等一般水库大坝相比,指出拟建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优点。
当前题号: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海绵城市”是我国大力倡导的构建新型水循环系统的一种城建模式,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海绵城市”与传统“快排”模式城市水循环系统对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海绵城市”对城市区域水循环的影响是
A.减少雨水下渗B.增加地下径流C.减少地表蒸发D.增加水汽输送
【小题2】两种城市水循环模式的差异是
A.“快排”模式增加了城市的可用水量B.“快排”模式与原自然水文环境相仿
C.“海绵城市”增大了城市地表排水量D.“海绵城市”提高城市抗旱防涝能力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江西省略图。

材料二 世界钨都赣州具有100年的钨矿开采与冶炼的历史。20世纪中叶,在赣南的山沟里、溪水旁,到处可见手拿铁锤身背淘砂盘的人,他们的衣服都被红土染红。现如今的赣州已成为赣南最大综合性交通枢纽。
材料三 在《江西省平圩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若干规定》中指出:“圩内土地低水种养、 高水还湖蓄洪”。同时为实现人口脱贫,要求将农业生产同农产品加工、储运、销售、旅游等环节连成“农工商一体化”。
(1)在赣州成为世界钨都的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2)指出开采钨矿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请你解读“圩内土地低水种养、高水还湖蓄洪”移民安置方式的优点,并从经济与社会角度简述“农工商一体化”对当地的积极影响。
(4)根据下表中甲地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状况,说明对抚河水文特征的影响。
当前题号:6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郑国渠是秦代修建的引水灌溉工程,渠首位于泾水进入关中平原的谷口。干渠和支渠组成庞大的灌溉系统。下图为郑国渠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郑国渠的支渠引水大致方向是
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自南向北D.自北向南
【小题2】指出郑国渠从泾水“引水淤田”的最佳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鄱阳湖是一个自然通江湖泊,也是白鹤等珍稀水禽及森林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和越冬地。2016年7月中下旬开始,鄱阳湖水位持续下降,比去年整整提前2个月进入枯水期,湖底变成了壮阔的草原,千年石岛“落星墩”也全部露出水面,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
材料二 鄱阳湖地区水系分布图及相关最新统计资料。

河流
森林覆盖率
大中型水库
(个)
十万亩以上灌区(个)
赣江
63.6%
107
20
信江
54.3%
35
10
抚河
53.0%
18
2
饶河
67.8%
17
1
修河
64.4%
7
3
 
材料三 据大数据资料统计发现:自2000年以来由于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鄱阳湖呈现枯水期逐步提前、枯水期水位连创新低、湖区面积缩减等现象,引发学者、媒体对湖区生态和周边生产生活的关注。为此,国内有很多学者建议在鄱阳湖入江通道最窄处建设水利枢纽工程,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则认为,在对鄱阳湖的生态功能进行科学研究及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得到充分论证之前,应暂缓枢纽工程的建设,并将无坝方案作为维持鄱阳湖生态系统健康的最优方案。
(1)分析2000年以来鄱阳湖枯水期逐步提前,水位连创新低、湖区面积不断缩减的可能原因。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鄱阳湖面积缩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游客在鄱阳湖枯水期间到湖床观光游赏,需要提醒游客注意些什么?(提示:从保护生态和人身安全等方面说明)。
(4)对于在鄱阳湖上修建水利枢纽工程的做法,你赞不赞同?请说明你的理由。(仅表述观点,不说明理由不给分)
当前题号: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下图中A、B分别为两条河流上的观测站。多年数据显示,两条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均较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B两地自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 防洪任务最重的月份是1月或2月
C. 大陆沿岸有暖流经过
D. 大陆沿岸终年受西风影响
【小题2】图2中河流主要补给形式及出现丰水期的时期分别是(  )
A.冰雪融水 冬季B.大气降水 7、8月
C.地下水 春季D.大气降水 1、2月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随着全球变暖,亚洲一些中纬度的高山地区反应敏感。下图显示“不同时期喀喇昆仑山(塔里木河上源地区)不同坡向冰川面积的分布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显示1978~2015年该高山地区各坡向的冰川均在退缩,其中冰川退缩率(  )
A.北坡>南坡B.东北坡>西南坡
C.西坡>东坡D.东南坡>西北坡
【小题2】整体考虑该高山地区的小规模冰川多分布在(  )
A.北及西北坡B.东及东北坡
C.南及东南坡D.西及西南坡
【小题3】据提供信息可推断,该高山降雪的水汽主要来自(  )
A.大西洋B.太平洋
C.印度洋D.北冰洋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