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下题。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热带雨林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A.调节全球水平衡B.增加当地降水
C.减小地下径流量D.促进全球水循环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伊塞克湖水面海拔高度1600余米,湖水清澈,终年不冻。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成为候鸟迁徙、过冬、繁殖之地。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某科考队通过考察发现伊塞克湖
A.东西长约250KmB.属于淡水湖
C.湖畔常绿林密布D.东部高山终年积雪
【小题2】伊塞克湖冬季表层水温较高,其主要原因是
A.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侵入B.地势高,获得太阳光热多
C.受西风和暖流影响,气温较高D.山高谷深,气流下沉增温
【小题3】影响伊塞克湖成为候鸟越冬地的主要因素是
A.多晴暖天气,风力微弱B.枯水期湖滩出露,栖息地广
C.生物多样性丰富,食物充足D.湖泊终年不冻,气候温和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下图为咸阳—潼关河段纵坡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三门峡水利枢纽对下游地区的主要作用有
①防洪    ②减缓河床沉积速度     ③航运    ④保持水土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小题2】三门峡水利枢纽对上游地区产生的影响有
①上游地区的潼关水位下降 ②加快上游渭河的净化速度,提高水质
③加剧渭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④改善渭河河段的航运条件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题文)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7 世纪上半叶,唐朝的强盛重新让“丝绸之路”焕发活力,统一雪域高原的吐蕃则打通了“食盐之路”。 西藏阿里因为地处南亚、中亚和青藏高原之间,成为“食盐之路”上的枢纽。阿里地区有许多盐湖,湖岸自 然结晶了厚厚的食盐。当地牧民在春夏之交从盐湖边取盐,用牛羊长途跋涉,驮运到外地换回需要的商品。 下图为“食盐之路”的一支(前往云南),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分析牧民选择春夏之交到盐湖取盐的原因。
(2)分析当时运盐使用牛羊驮运,而不用驮车运的原因。
(3)推测藏北牧民用食盐换回的农产品种类。
当前题号:5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
①加剧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②促进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 ③促进地球各圈层之间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 ④塑造地表形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图中字母(带→)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
(2) 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于水循环的(填字母) 环节。人类可以通过     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
(3) 水循环对乙图所示地区直接提供的资源主要有 资源;丙图中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并简述该现象反映的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
当前题号:7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海气淡水通量,即海表面处蒸发与降水之差,是衡量全球大气与海洋之间水分交换的一个重要指标。下图为“全球各大洋年平均淡水通量的经向变化”。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大洋水量收支处于平衡状态
B.10°N附件的太平洋海域最为湿润
C.各大洋年平均淡水通量的变化与气温变化基本一致
D.海气淡水通量主要与海陆间大循环相关
【小题2】南北纬60°附件的全球大洋平均淡水通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纬度位置 ②海陆分布 ③洋流 ④大气环流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如下图是“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小题2】下列对图中各环节含义的说明,正确的是( )
A.①-下渗B.②-蒸发C.③-水汽输送D.④-降水
【小题3】【小题4】从岩层弯曲的形态判断,甲所示的地质构造是( )
A.地堑B.断层C.背斜D.向斜
【小题5】【小题6】下列关于水循环意义叙述正确的有( )
①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水体更新 ②促进地球上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③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④参与三大类岩石的形成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左图示意我国某区域的水系分布,通过对图中的M地进行实地考察,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近三十年来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右图示意M地的等高线分布,如表示意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读图表回答问题


(1)描述M地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2)根据材料分析M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对R河水文特征的影响。
(3)若M区域及其周围地区过度发展种植业,可能对N湖泊产生什么不利影响?
当前题号:10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