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题文)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7 世纪上半叶,唐朝的强盛重新让“丝绸之路”焕发活力,统一雪域高原的吐蕃则打通了“食盐之路”。 西藏阿里因为地处南亚、中亚和青藏高原之间,成为“食盐之路”上的枢纽。阿里地区有许多盐湖,湖岸自 然结晶了厚厚的食盐。当地牧民在春夏之交从盐湖边取盐,用牛羊长途跋涉,驮运到外地换回需要的商品。 下图为“食盐之路”的一支(前往云南),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分析牧民选择春夏之交到盐湖取盐的原因。
(2)分析当时运盐使用牛羊驮运,而不用驮车运的原因。
(3)推测藏北牧民用食盐换回的农产品种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7-11-08 01:02: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湖泊换水周期的长短可以用公式:T=W/(Q×86400)计算。T为换水周期,以天计;W为湖泊贮水量,以立方米计;Q为年平均入湖流量,以立方米/秒计。平均深度=贮水量/面积。下表所列我国部分湖泊的有关数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 )
A.洞庭湖水体更新周期最快
B.贮水量越大.换水周期越快
C.滇池水循环最活跃
D.青海湖水体更新周期最快
【小题2】根据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材料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青海湖储水量最大导致面积最大
B.青海湖换水周期短的主要原因是该湖储水量大
C.洞庭湖平均深度浅是因为泥沙淤积严重
D.洞庭湖换水周期长是因为入湖流量大
同类题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美国对科罗拉多河流域的综合开发较早,中上游已修建44座大坝,具有防洪、发电和灌溉的功能,在此过程中,该河流域农业快速发展,已成为美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过去农业多采用引水漫灌的方式灌溉,由此引发了许多问题。下图为科罗拉多河流域简图。
(1)说明K—H河段综合开发前径流量的时空变化特点。
(2)说明当地在农业生产中推广滴灌技术的意义。
(3)分析中上游修建大坝对河口三角洲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同类题3
水循环是地球上物质转移、能量交换最活跃的过程之一,水循环也是最具动力的自然循环之一。读图(图中箭头代表水流补给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甲代表的水体最可能是
A.雨水
B.地下水
C.冰川
D.季节性积雪融水
【小题2】箭头a代表的补给现象一般发生在
A.1~2月
B.3~4月
C.6~7月
D.11~12月
【小题3】近年来洞庭湖区实行退耕还湖,由此导致的箭头a、b流量的变化趋势是
A.a、b都变小
B.a、b都不变
C.a在丰水期变小
D.b在枯水期变大
同类题4
下图为北半球温带地区两区域的河流图,甲图中河流AB段为“地上河”,乙图中河流8月份流量最大。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三个湖泊中,对河流补给作用最大的是
,对河流径流调节作用最大的是
,主要由河流提供补给水源的是
。(填序号)
(2)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通常是丰水期
,枯水期
;请描述河流AB段的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
(3)图乙中河流主要的补给水源可能是
,该种补给形式在我国分布较普遍的地区是
(填“东北”、“西北”、“西南”或“东南”)地区。
(4)图乙所示地区水循环的主要类型是
。
同类题5
如图示意某河流径流特征与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题.
该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A.积雪融水
B.冰川融水
C.雨水
D.地下水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水
自然界的水循环
相互联系的水体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交通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