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阿尔泰山和准噶尔盆地以西山地的河流,常在4—6月发生洪水灾害,其特征为“一日一峰”,白天流量很大,夜晚消退。结合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此类洪水的直接补给水源为()
A.季节性积雪融水B.大气降水
C.冰川融水D.湖泊决堤
【小题2】“一日一峰”反映的当地环境特征是()
A.降水变率大B.自然灾害多
C.冰雪融化快D.气候大陆性强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淡水湖,通过洞里萨河同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洞里萨湖湖面最大可达1万平方千米以上,平均水深在10米以上。洞里萨湖地区交通便捷,船舶吃水4米的船只经各支流可达湖区周围的各省省会。据此回答问题。

关于洞里萨湖和洞里萨河的叙述正确的()
A.影响洞里萨湖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降水
B.洞里萨河一年内流向定期发生变化
C.洞里萨河终年流向大致是西北一东南
D.该地区通航最佳时间是11月~次年4月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1957—2008年长江作用(长江对鄱阳湖的顶托倒灌)与鄱阳湖作用(鄱阳湖向长江汇流)的频率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中A、B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在A作用下,长江下游流量增加B.在B作用下,长江下游流量增加
C.在A作用下,鄱阳湖泥沙淤积减少D.在B作用下,鄱阳湖泥沙淤积增多
【小题2】7月底至8月中旬A作用频率减弱的原因是()
A.三峡蓄水,长江来水减少B.气温高,冰雪融水增多
C.台风影响,鄱阳湖水位上升D.伏旱天气,降水减少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江中下游局部略图

材料二、2010年12月22日,随着宜昌至万州铁路胜利通车,至此,沪渝沿江铁路全线贯通。沪渝沿江铁路,起自上海、经南京、武汉至重庆和成都,横跨我国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湖北、四川、重庆等七个省市,全长2116km。
材料三、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淡水湖,在地质构造上为断层凹陷湖盆。洞庭湖陷落的幅度较大。两大湖盆自形成以来一直接受长江的泥沙淤积。洞庭湖由于地理位置、水系水文状况及湖盆特点更容易受到来自长江的泥沙淤积。目前已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为第二大淡水湖,其地位被鄱阳湖所取代。
材料四、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3年。全区有鸟类258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9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32种。
(1)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未修建沿江主干铁路,这在当时是合理的,简述其理由。
(2)从自然因素方面对比简析洞庭湖比鄱阳湖更容易受到长江泥沙淤积的原因。
(3)鄱阳湖地区是“珍禽的王国”,每年会吸引大量来自北方的候鸟。分析鄱阳湖欣赏候鸟的最佳季节及其原因。
当前题号: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地一条河流的综合补给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分别是这条河流的补给水源,则A是________补给,B是________补给,C是________补给。试简述判断理由。
(2)C的补给量在汛期时比枯水期________(多,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河流位于我国东部的________地区。
(4)图中虚线表示该河流上游修建大坝后的流量曲线,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当前题号:5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海绵城市(图5所示)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地区中,适宜建设海绵城市的是()
A.塔里木盆地B.华北平原C.青藏高原D.内蒙古高原
【小题2】读图5,关于图示事物主要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A.树木、草坪大量吸收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B.河流、湖泊可以调蓄多雨和少雨期降水量
C.城市小区、拦水坝可以增加下渗水量
D.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可以净化水质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6a示意巴丹吉林沙漠及其附近地区。巴丹吉林沙漠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小于80mm),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3500 mm),年均温7~8℃。沙漠中分布众多湖泊,湖水终年不冻。湖泊水的物理化学成分与青藏高原冰雪融水、河西走廊深层地下水接近,湖底常见碳酸钙沉积。沙漠中沙丘广布,还有众多高大沙山(沙山高200 ~300 m, 最高500 m 以上),沙山内部有碳酸钙胶结层(图6b)。近年来,临近的河西走廊沙漠化加剧。

(1)指出巴丹吉林沙漠中湖水的主要补给,并依据图文材料说明判断依据。
(2)说明巴丹吉林沙漠中湖水碳酸钙沉积的原因。
(3)说明巴丹吉林沙漠中高大沙山形成过程。
(4)提出防治河西走廊荒漠化的措施。
当前题号:7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我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改变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A.蒸发B.水汽输送C.地表径流D.下渗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北半球季风区某湖泊与其外流河干流存在“吞吐”关系。下表为该湖泊水位(水面海拔)和TSS (水流中悬浮运动的泥沙量)通量随季节变化统计表,流入为正、流出为负。回答下列问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水位(M)
9.2
8.3
11
11.8
12.3
14.2
15.3
16.7
14.9
11. 2
8.5
9.9
TSS通量(106kg)
-230
-55
-35
-20
70
380
1275
2340
820
-305
-410
-325
 
【小题1】该湖泊可能位于我国的
A.云贵高原B.四川盆地C.江淮平原D.东南丘陵
【小题2】该湖泊TSS 通量变化产生的影响
①湖泊调蓄功能增强 ②湖畔土壤肥力下降
③湖泊航运条件变差 ④湖泊萎缩速度加快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图为我国河西走廊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
A.铁路为西南-东北走向B.河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C.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降低D.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
【小题2】与甲河段比较,乙河段的流量与主要成因分别是()
A.大,雨水补给量大B.小,城市的用水量大
C.大,支流补给量大D.小,蒸发与下渗量大
【小题3】图中绿洲()
A.规模与水资源多少相关B.规模与城市等级负相关
C.属于经度地域分异规律D.应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