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资源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N资源(  )
A.受气候影响,南极地区分布广
B.受纬度影响,低纬度地区缺失
C.受资源性质影响,无季节变化
D.受地形影响,北极地区分布少
【小题2】图中洋流的性质受N资源影响较大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某大洋环流局部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大洋环流位于(  )
A.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
B.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C.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
D.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小题2】若该大洋环流位于太平洋,则(  )
A.②为加利福尼亚寒流
B.②流经秘鲁西侧海区
C.④为西澳大利亚寒流
D.④流经巴西东侧海区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箭头表示洋流的分布位置及流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显示的是________半球,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正常年份,________(填字母)洋流经过的海域渔船云集,渔获量巨大,形成世界著名的渔场。但是有些年份,因海面水温上升,海面常常漂浮着大量的死鱼,渔船减少,这最有可能是发生了________现象。
(3)非洲南端的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有着世界分布纬度较高的热带雨林景观,该现象的形成与图中________(填字母)洋流密切相关。
当前题号: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中国东部海域汇集了多种水体,如长江冲淡水①、台湾暖流②、中国沿岸流③以及日本暖流分支④等。各种水体相互穿插,叠加风的影响,使得该海域具有丰富的冷、暖水团的生成、消散现象,从而形成与常见天气系统类似的典型锋面涡。下图示意6月份中国部分海域的主要水体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最容易出现典型锋面涡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小题2】典型锋面涡形成产生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
A.利于海洋航行
B.吸引鱼群集聚
C.加快污染物扩散
D.形成连续性降水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某大洋某季节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示洋流环流系统最有可能出现的月份是(  )
A.4月B.7月
C.11月D.1月
【小题2】甲海区洋流向东流的主要动力是 (  )
A.东北信风B.东北季风
C.西南季风D.东南信风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我国沿海某区域海陆垂直剖面及该区域海水盐度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左图中e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原因不包括(    )
A.处于寒暖流交汇处B.有海底上升流
C.处于大陆架浅海区D.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小题2】图中影响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B.暖流C.寒流D.径流
【小题3】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动中,Q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   )
A.2月B.5月
C.7月D.10月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 “太平洋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①洋流影响,北美沿岸地区降温减湿
B.②洋流导致污染物大量向南半球扩散
C.③洋流使前往南极考察的科学船行驶减慢
D.④洋流附近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太平洋、大西洋洋流分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左图中③的洋流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
(2)①、②洋流交汇处分布着世界著名的____________渔场,其形成渔场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3)右图中④洋流名称是_______,它对欧洲西部气候的影响是___。欧洲西部全年盛行_____,其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A.地下水位上升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汛期洪峰流量加大D.蒸发量增加
【小题2】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下渗量减少B.植被覆盖率增加
C.生活用水量增加D.城市热岛效应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植生滞留槽,又称作“雨水花园”,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另外,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目前,植生滞留槽成为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新亮点,如图为城市植生滞留槽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   )
A.地表径流增加B.大气降水减少
C.水汽蒸发减少D.地表水下渗增加
【小题2】下列属于城市植生滞留槽的建设对城市环境影响的是(   )
A.发挥生物滞水功能,根治城市内涝
B.加重地表土壤干燥度,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
C.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D.增加地表水下渗,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