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行星地球
- 地球上的大气
- + 地球上的水
- 自然界的水循环
-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A处的洋流应是下图中(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

A.① B.②
【小题2】A处洋流的影响是()
【小题3】图示A沿岸地区的自然带类型是()

【小题1】图中A处的洋流应是下图中(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

A.① B.②
A.③ | B.④ |
A.加快途经海轮航速 | B.形成著名的渔场 |
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 | 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C.热带草原带 | D.热带荒漠带 |
图甲为某沿海地区,图乙是沿图甲中的M地所作的河谷剖面图(剖面形成与地转偏向力有关),图丙为图甲中湖泊水位的最大与最小变化情况。

【小题1】图中河流的流向和M处的地质构造为()
【小题2】当湖泊蓄水接近图丙中b时,一油轮由波斯湾驶向斯里兰卡途中()

【小题1】图中河流的流向和M处的地质构造为()
A.由北向南背斜 | B.由南向北背斜 |
C.由北向南向斜 | D.由南向北向斜 |
A.顺水逆风 | B.逆风顺水 |
C.顺风顺水 | D.逆风逆水 |
(7分)近几十年来,水资源不足已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甚至危及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生存,读图回答:

(1)从图中数字①、②、③分布地区看,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中,绝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其原因主要是受 气压带或 风带控制。(3分)
(2)目前人类容易利用的水资源包括 , 和 。(3分)
(3)为解决水资源问题,目前可以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1分)

(1)从图中数字①、②、③分布地区看,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中,绝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其原因主要是受 气压带或 风带控制。(3分)
(2)目前人类容易利用的水资源包括 , 和 。(3分)
(3)为解决水资源问题,目前可以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1分)
A.海水淡化 | B.大力开采地下水 |
C.防治水体污染,改善水质 | D.节约用水,减少浪费 |
左图为非洲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右图为萨赫勒年降雨量年际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萨赫勒所处的自然带为
【小题2】导致左图区域年降雨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①季风 ②气压带和风带 ③地形 ④植被状况
【小题3】据图判断萨赫勒所处自然带空间分布的变化情况

【小题1】萨赫勒所处的自然带为
A.热带雨林带 | B.热带草原带 |
C.热带沙漠带 |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①季风 ②气压带和风带 ③地形 ④植被状况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A.向北扩展 | B.向南扩展 |
C.面积扩大 | D.面积缩小 |
材料一 下面是太平洋中两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开,核心议题是“绿色气候基金”,目的是解决温室气体排放及带来的后果等问题。
(1)简述A国冬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说明B国西北部1月盛行风形成的原因及盛行风对该地区气候的影响。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下面为某流域开发利用示意图和甲地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 下图示意甲地农村土地利用构成变化。

材料三 丙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性课题,即“农村地区秸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区草原生态问题演变过程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得出如下信息:该地秸秆利用方式结构示意图(图1)和环境演变过程示意图(图2)。


(1)分析材料一中河流下游区域发展农业生产应注意的问题。(5分)
(2)10年来,甲地人们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进行了哪些调整?这些调整对河流水文特征有何影响?乙地若修建水电站,需要收集哪些资料?(6分)
(3)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对下游产生的影响是什么?简述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措施。(9分)
(4)假如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据材料三信息回答:(8分)
①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
②运用整体性原理,描述该地草原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
材料一 下面为某流域开发利用示意图和甲地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 下图示意甲地农村土地利用构成变化。

材料三 丙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性课题,即“农村地区秸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区草原生态问题演变过程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得出如下信息:该地秸秆利用方式结构示意图(图1)和环境演变过程示意图(图2)。


(1)分析材料一中河流下游区域发展农业生产应注意的问题。(5分)
(2)10年来,甲地人们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进行了哪些调整?这些调整对河流水文特征有何影响?乙地若修建水电站,需要收集哪些资料?(6分)
(3)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对下游产生的影响是什么?简述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措施。(9分)
(4)假如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据材料三信息回答:(8分)
①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
②运用整体性原理,描述该地草原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
我国浩如烟海的古代诗歌中,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①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②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③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阅读下列诗词,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能够体现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影响的诗句是 (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A.冷锋 | B.暖锋 | C.气旋 | D.山谷风 |
下图中甲、乙分别是M、N两条河流上的水文站。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观测发现,M、N河流的径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甲、乙两水文站相比,月平均流量甲站明显大于乙站,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小题1】观测发现,M、N河流的径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水文站都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 B.河流流量7、8月份最大 |
C.图示区域沿岸的洋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 D.甲、乙两水文站所在地盛行季风 |
A.M河流域气候更为湿润 | B.M河流域降水更为均匀 |
C.N河上游修建水库,拦蓄了河水 | D.甲观测站上游流域面积较大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从水文角度分析怒江开展白水运动的最佳月份为10~11月,以及金沙江白水河段大为减少的主要原因。
(2)从地形与天气角度分析攀枝花干热河谷光照、热量充足的成因。
(3)历史上金沙江溜索成为河谷两岸的主要交通方式,说明其形成原因。
材料一 左图为四川省西部地形略图。
材料二 右图为澜沧江某河段的白水运动图。白水(形容激流卷起清澈的白浪的形象说法)运动指在有波浪白滩的江河中漂流。横断山区江河尤其是怒江,是世界白水运动的天堂,每年旱季(10月~次年5月),尤其10~11月是最佳月份。金沙江在大量水电大坝修建后白水河段大为减少。
材料三 溜索被称为“空中渡口”,与其它运输方式相比,曾经一度是金沙江中游峡谷两岸人们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2018年7月随着溜索改桥,金沙江上最后一座溜索(下右图)退出历史舞台。

(1)从水文角度分析怒江开展白水运动的最佳月份为10~11月,以及金沙江白水河段大为减少的主要原因。
(2)从地形与天气角度分析攀枝花干热河谷光照、热量充足的成因。
(3)历史上金沙江溜索成为河谷两岸的主要交通方式,说明其形成原因。
左图是世界某区域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等温线图,右图是其区域简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回归线地区沿海与内陆、东岸与西岸的年均温差异很大,试分析原因。
(2)读左图,描述回归线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3)右图中大陆西侧海域渔业资源丰富,试分析其成因。

(1)左图中回归线地区沿海与内陆、东岸与西岸的年均温差异很大,试分析原因。
(2)读左图,描述回归线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3)右图中大陆西侧海域渔业资源丰富,试分析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