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 大气环流
- 三圈环流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
-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 季风环流
-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福建省年等降水量线图。

材料二 武夷山海拔300米处M坡与N坡(见上图)6月与12月气温比较图(如下图)。

(1)根据材料一描述福建年降水空间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福建西部武夷山区岩石类型为沉积岩,而福建东部沿海及海岛岩石类型却基本上都是岩浆岩。试分析福建东部多岩浆岩的原因。
(3)说明6月、12月武夷山海拔300米处M坡与N坡的气温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一 福建省年等降水量线图。

材料二 武夷山海拔300米处M坡与N坡(见上图)6月与12月气温比较图(如下图)。

(1)根据材料一描述福建年降水空间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福建西部武夷山区岩石类型为沉积岩,而福建东部沿海及海岛岩石类型却基本上都是岩浆岩。试分析福建东部多岩浆岩的原因。
(3)说明6月、12月武夷山海拔300米处M坡与N坡的气温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极地涡旋(简称“极涡”)是指通常盘踞在极地高空的冷性大型涡旋,其位置、强度、移动对极地及高纬地区的天气影响明显。2015年12月底,一个位于冰岛的强大风暴将北大西洋热量带向北极,迫使北极“极涡”离开极地,携带冷空气南下,造成我国大部分地区1月中下旬爆发极其罕见的超强寒潮。下图是2016年1月23日北极“极涡”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时刻,甲地高空的风向是 ( )
【小题2】此次“极涡"南下 ( )

【小题1】图示时刻,甲地高空的风向是 ( )
A.东北风 | B.东南风 | C.西北风 | D.西南风 |
A.说明了全球气候变暖减缓 | B.扩大了北半球寒带的范围 |
C.带来了华南地区的极端天气 | D.对我国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 |
当北半球某纬度近地面大气等压面呈图中状态时,正是( )


A.亚洲高压势力强盛的季节 | B.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的季节 |
C.阿留申低压强盛的季节 | D.冰岛低压强盛的季节 |
读图,完成问题。

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处气压比甲处高 | B.甲处气压比乙处高 |
C.丙处气压比丁处高 | D.甲处气温比乙处低 |
【小题1】读“地球公转及其轨道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转轨道是正圆 | B.地球运行至A点时大致是1月初 |
C.图示为从南极所看到的地球公转运动 | D.地球过A点时的运动线速度略小于B点 |
A.左后方 | B.右后方 | C.左前方 | D.右前方 |

A.abcd | B.abdc | C.badc | D.cbad |
A.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 |
B.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 |
C.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共同作用 |
D.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摩擦力的共同作用 |
如下图为某半球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上图所示的半球及月份分别为( )
【小题2】图示季节( )

【小题1】上图所示的半球及月份分别为( )
A.北半球 7月 | B.北半球 1月 |
C.南半球 7月 | D.南半球 1月 |
A.甲处洋流为逆时针 | B.丙处气压中心势力最强 |
C.乙处正值高温多雨 | D.丁处主导风向为偏南风 |
读浙江等高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由图分析,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浙江省季节性龙卷风较多发,结合上图,分析龙卷风的成因

【小题1】由图分析,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④地年降水量大于②地 | B.梅雨时⑥地洪涝危害小于①地 |
C.台风雨主要集中于⑦地东南方向 | D.⑨地比⑥地冬季气温低 |
A.山体间通风口狭窄, 管峡强风易生成 | B.滨海块状平原热力条件优越 |
C.多中小地形, 小范围热力差异明显 | D.台风环流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