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10月25日,严重的雾霾天气袭击吉林省长春市。当地实时空气质量指数曾一度逼近“爆表”,“烧荒”不断使空气质量下降,秋收接近尾声,农民焚烧秸秆与严重雾霾有着直接关系。据统计,吉林全省玉米秸秆量大约4千万吨,其中约25%将被焚烧,烧荒对于吉林省的黑土地来说是一种有机质浪费,不利于黑土保护。
材料二 从2014年10月20日~26日全国秸秆焚烧火点分布情况看,火点数排前7位的省区如下表所示。

(1)简述焚烧秸秆对雾霾天气的影响。
(2)说明表格中秸秆焚烧火点分布特征及其原因。
(3)除焚烧以外,秸秆的利用方式还有哪些?
当前题号:1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下图为世界某岛屿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岛分水岭东侧地区比西侧地区
A.自然带生产量小B.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C.河流水量变化大D.地形坡度大
【小题2】图中甲城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仅为342mm,其主要原因是该城市
A.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B.沿岸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
C.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地带D.地形对气流的抬升作用弱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我国某地区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淡水湖,在地质构造上为断层凹陷湖盆。洞庭湖陷落的幅度较大,两大湖盆自形成以来一直接受长江的泥沙淤积。洞庭湖由于特殊的位置、特殊的水系水文状况及湖盆特点更容易受到来自长江的泥沙淤积。目前已有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为第二大淡水湖,其地位被鄱阳湖所取代。
材料二  2010年12月22日,随着宜昌至万州铁路胜利通车,至此,沪渝沿江铁路全线贯通。沪渝沿江铁路,东起上海,经南京、武汉至重庆和成都,横跨我国上海、江苏、安徽、江客、湖北、四川、重庆等七个省市,全长2116km。
(1)武汉市长江流域“三大火炉”之一,分析每年7—8月武汉市民感到非常闷热的原因。
(2)分析洞庭湖比鄱阳湖更容易受到长江泥沙淤积的自然原因。
(3)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洞庭湖淤积、萎缩对当地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4)指出图示地区在修建沪渝沿江铁路时要客服哪些不利的自然条件。
当前题号: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2014年,巴西圣保罗遭遇了一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科学家认为,一种叫做“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改变了南美洲风的正常路径。下图为大气运动受阻塞前后“正常路径与大气阻塞路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当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控制巴西东南部的天气系统为
A.低压系统B.高压系统C.冷锋D.暖锋
【小题2】关于“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以及对南美洲造成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气流为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 ②亚马孙上游地区的降水量将大幅增加
③巴西东南部干旱少雨  ④南美洲“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对热带地区的影响较小
A.①②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正压大气是一种假设的大气状态,在这种大气中,等压面和等温面在所有高度上都重合。斜压大气更接近实际情况,指等压面和等温面出现交角的情况。下图是北半球1月某地近地面垂直方向的斜压大气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M地正东方向吹(  )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小题2】根据M地附近的大气状态判断,M地可能(  )
A.受西伯利亚高压控制
B.受亚洲低压控制
C.是位于华北平原的某城市
D.位于台风中心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全球某月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问题。   

(1)判断图示季节并说明理由。
(2)指出此时控制冰岛的大气活动中心名称,并判断冰岛此时的风向。
(3)某月份干燥的东北风与潮湿的西南风相会于甲地,试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过程。
(4)简述亚欧大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对东亚农业生产的影响。
当前题号:6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读点苍山、洱海、白族传统民居、照壁和大理风向玫瑰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白族民居中正房大多坐西向东,厢房在南北,正房对面是照壁。下列关于民居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主导风向为东南季风,坐西朝东可接受水汽
B.点苍山与洱海之间,晚上吹较冷的山风,坐西朝东可避风
C.白色照壁在白天可反射太阳光使正房保持凉爽
D.该地地势东高西低,房屋可依山傍水
【小题2】近年来,一批国内居民“逃离北上广”,“归隐山水间”,成为“大理新移民”,造成人口迁移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A.大理旅游业发达,人均收入高
B.大理为白族聚居区,人口政策宽松
C.大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质量优
D.大理环境承载量大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水寒效应”是指由于水汽蒸发而引起体感温度低于实际温度的现象;“风寒效应”是指因风所引起使体感温度较实际气温低的现象。据此回答下题。
【小题1】下列关于水寒效应、风寒效应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水寒效应”是通过潜热输送将热量释放到大气中,体温并不一定降低
B.“水寒效应”与“温室效应”一样,热量的传递方式都是潜热输送
C.“风寒效应”通过大气运动将身体周围热空气带走,体温并不一定降低
D.“风寒效应”与“温室效应”一样,都是关注大气温度【小题2】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身体潮湿时散失体热速度是干燥时的25倍,是因为风寒效应在起作用
B.冲锋衣与羽绒服都能防寒,是因为克服了水寒效应
C.初到上海生活的东北人冬季会感觉更冷,是因为水寒效应
D.印尼坦博拉火山1816年大爆发致使当地这一年无夏天,是因为有风寒效应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表为我国杭州市2016年11月中的某一周工作日气象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引起周一至周五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  )
A.B.C.D.
【小题2】与周一相比,关于周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大气污染程度减轻
B.不利于冬小麦的生长
C.地下水位上升
D.大气保温性能下降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7月气温及年均降水量分布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区7月气温分布状况是(   )
A.各城市均高于24℃B.①处气温低于24℃
C.太原与石家庄最大温差小于4℃D.①与②处气温相同
【小题2】关于该地区年均降水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京的年均降水量小于郑州B.④处的年均降水量大于③处
C.山区、高原年均降水量大于平原D.太原、石家庄年均降水量均小于600 mm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