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教师惩戒学生的行为一直存在,而且发挥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有人对教育惩戒产生质疑。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与法律保障,一些教师变得不敢管、不愿管、不能管学生了,致使学校中的“熊孩子”“小霸王”越来越多。为此,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明确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对此,很多教师和家长拍手叫好,也有人对此顾虑重重。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对学生的管教需要向传统教育惩戒回归。请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对此观点的认识。
(2)运用价值观知识,分析人们对教育惩戒有不同看法的原因。
当前题号:1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雪,自古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描写自然、借景抒情的对象之一。如唐代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等诗句亦诗亦画,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借以表达与友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引起后人广泛的情感共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描绘雪的佳句
A.体现了雪是文人墨客内心情感的反映
B.说明文人墨客对雪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C.能流传千古说明传统文化具有先进性
D.表明情感共鸣是文学作品的创作源泉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宣纸“始于唐代、产于泾县”,因唐代泾县隶属宣州管辖而得名,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宣纸作为一种特殊的纸张,用于创作中国传统书画,对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材料表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发展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2022年第24届北京冬奥会会徽“感舞冬奥”(见下图),融汇了中国书法及冰雪运动元素,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冬字下方两点融为2022,生动自然。标识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与激情,更传递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这表明

①实现文化创新需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②文化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
③文化创新源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学习外来文化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根基
②各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互相尊重,借鉴融合对方的文化
③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故宫将珍贵宝藏的展示主题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把传统文化同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出了《我为故宫修文物》等节目,与互联网联袂走上“新文创”之路。这启示我们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  )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B.以市场为引领、以效益为指标
C.创新为主、继承为辅D.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2019年9月23日,我国农历秋分作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迎来了第二个生日。“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传统意义上,秋分既是秋收冬藏的终点,更是春耕夏种的起点。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节日,其文化意义在于
①与时俱进,使传统文化不断地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②树立鲜明的文化符号,传承弘扬中华优秀农耕文明
③有力地促进乡村振兴的实施,彰显农业的基础地位
④以节为媒释放情感,享受优秀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为人作,宛自天成”,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①中华文化的独特性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对传统建筑的保护④园林建筑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近些年来,中国模仿外国风格的建筑受到网民热议,其实,缺了文化的滋养,建筑再雄伟也缺少脊梁;而有了乡愁和人文的淬火,哪怕穿越千年,安身之所也能成为精神家园。这是因为
①文化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决定社会发展
④传统文化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应该保持和发扬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