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教师惩戒学生的行为一直存在,而且发挥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有人对教育惩戒产生质疑。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与法律保障,一些教师变得不敢管、不愿管、不能管学生了,致使学校中的“熊孩子”“小霸王”越来越多。为此,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明确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对此,很多教师和家长拍手叫好,也有人对此顾虑重重。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对学生的管教需要向传统教育惩戒回归。请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对此观点的认识。
(2)运用价值观知识,分析人们对教育惩戒有不同看法的原因。
当前题号:1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学习外来文化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根基
②各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互相尊重,借鉴融合对方的文化
③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故宫将珍贵宝藏的展示主题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把传统文化同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出了《我为故宫修文物》等节目,与互联网联袂走上“新文创”之路。这启示我们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  )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B.以市场为引领、以效益为指标
C.创新为主、继承为辅D.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面漫画中的现象警示我们( )

①必须让传统文化远离儿童
②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③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必须改造或剔除传统文化中落后腐朽的东西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国务院要求各地严格保护历史建筑,严禁随意拆除和破坏已确定为历史建筑的老房子、近现代建筑和工业遗产,不得拆真遗存、建假古董:要在保持历火建筑外观、风貌等特征基础上,合理利用,丰富业态,活化功能,实现保护与利用的统一。这一要求
①旨在展示城市历史风貌,留住城市文化特色
②在丰富传统建筑内涵,展现传统文化魅力
③利于保留传统文化痕迹,提开城市品质形象
④有利于承袭传统建筑文化,保持城市原有格局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
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
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