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8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仅仅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雾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的反响,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当前题号:1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月是故乡明,话是乡音亲。但在当下,特别是在城市中,方言裹着人们的乡愁渐渐走远,方言文化正在加速流失。对于方言文化,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方言文化是地域文化,其流失是优胜劣汰的选择
②方言文化与其他文化日益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方言文化不能担负起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
④方言携带着传统文化的基因,应重视方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未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