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子与细胞
- 遗传与进化
-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的实质
- + 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 一对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 分离定律综合问题分析(异常现象分析)
- 稳态与环境
- 生物技术实践
- 生物技术实践综合
-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综合
- 实验与探究综合
- 生物科学与社会
已知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红眼W、白眼w),且雌雄果蝇均有红眼和白眼类型。现有若干红眼和白眼的雌雄果蝇,某实验小组欲用一次交配实验证明这对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子代中雌果蝇全部为红眼,雄果蝇全部为白眼,则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
B.若子代中雌雄果蝇全部为红眼,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
C.若子代中雌雄果蝇均既有红眼又有白眼,则这对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 |
D.这对基因也有可能只位于Y染色体上 |
2016年4月,“三亲婴儿”在墨西哥成功诞生,起因是由于一对夫妇中,妻子被检测出线粒体DNA有缺陷,为保证生育一胎健康孩子,他们求助于美国遗传医学研究专家。专家设计如下技术流程来完成该“试管婴儿”的培育:

请依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该“三亲婴儿”与________的相似度最高(填字母),能够预期婴儿健康是由于C提供正常的_____________;材料反映出细胞核功能是_______________的控制中心;细胞质遗传是否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________(填“是”或“否”)。
(2)已知颜色蓝、褐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用E、e表示)控制的,夫妻二人均为褐色眼,小婴儿为蓝色眼,则夫妻基因型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理论上生出蓝色眼睛女儿概率为________,生出褐色眼婴儿概率为________。

请依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该“三亲婴儿”与________的相似度最高(填字母),能够预期婴儿健康是由于C提供正常的_____________;材料反映出细胞核功能是_______________的控制中心;细胞质遗传是否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________(填“是”或“否”)。
(2)已知颜色蓝、褐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用E、e表示)控制的,夫妻二人均为褐色眼,小婴儿为蓝色眼,则夫妻基因型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理论上生出蓝色眼睛女儿概率为________,生出褐色眼婴儿概率为________。
变异链球菌在牙面的粘附、集聚是龋齿发生的先决条件,转基因可食防龋疫苗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变异链球菌中与龋齿发生密切相关的抗原基因(PAcA基因)转入植物细胞,利用植物生物反应器生产的可食用基因工程疫苗。
(1)转基因植物的制备:
单一使用PAcA基因,机体免疫应答不理想,霍乱毒素中有增强机体免疫应答的氨基酸序列(CTB),将CTB基因与PAcA基因连接成嵌合(PAcA—CTB)基因,作为目的基因与Ti质粒的________拼接,并用______法导入离体的豌豆叶肉细胞中,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转基因豌豆植株。
(2)对上述含PAcA—CTB基因的豌豆植株进一步研究,发现其中一些植株体细胞中含两个PAcA—CTB基因(用字母A表示,基因无累加效应)。请设计最简便的实验方案探究这两个基因在豌豆染色体的位置。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记录子一代表现型及其比例。
实验结果和结论:
①若F1中疫苗植株出现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则基因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图甲:
②若F1中疫苗植株出现的概率是_______,则基因的位置如图乙(请参照图甲绘制图乙并标出基因A的位置);
图乙:______
③若F1中疫苗植株出现的概率是________,则基因的位置如图丙(请参照图甲绘制图丙并标出基因A的位置)。
图丙:_____
(3)上述三种情况中适于进行推广种植的是两个基因位于_______的植株。多年后,若出现了非疫苗植株,请写出可能的变异类型及产生的原因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
(1)转基因植物的制备:
单一使用PAcA基因,机体免疫应答不理想,霍乱毒素中有增强机体免疫应答的氨基酸序列(CTB),将CTB基因与PAcA基因连接成嵌合(PAcA—CTB)基因,作为目的基因与Ti质粒的________拼接,并用______法导入离体的豌豆叶肉细胞中,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转基因豌豆植株。
(2)对上述含PAcA—CTB基因的豌豆植株进一步研究,发现其中一些植株体细胞中含两个PAcA—CTB基因(用字母A表示,基因无累加效应)。请设计最简便的实验方案探究这两个基因在豌豆染色体的位置。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记录子一代表现型及其比例。
实验结果和结论:
①若F1中疫苗植株出现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则基因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图甲:

②若F1中疫苗植株出现的概率是_______,则基因的位置如图乙(请参照图甲绘制图乙并标出基因A的位置);
图乙:______
③若F1中疫苗植株出现的概率是________,则基因的位置如图丙(请参照图甲绘制图丙并标出基因A的位置)。
图丙:_____
(3)上述三种情况中适于进行推广种植的是两个基因位于_______的植株。多年后,若出现了非疫苗植株,请写出可能的变异类型及产生的原因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
某一年生植物开两性花,其花非常小,杂交育种时去雄困难。其花粉可育与不育由细胞核基因A/a(A、a基因仅在花粉中表达)和线粒体基因(N、S,每一植株只具其中一种基因)共同控制,花粉不育的机理如下图所示(P蛋白的存在是S基因表达的必要条件);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基因中,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是________ 。
(2)基因型可用“线粒体基因(核基因型)”的形式表示,如植株N(aa)、花粉N(a)。现有植株N(aa)、S(aa)、S(AA)、N(AA),要培育出植株S(Aa)。
①选用的父本是________ ,母本是________ 。
②植株S(Aa)产生的花粉中可育花粉的基因型及所占比例是________ ,该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________ 。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基因中,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是
(2)基因型可用“线粒体基因(核基因型)”的形式表示,如植株N(aa)、花粉N(a)。现有植株N(aa)、S(aa)、S(AA)、N(AA),要培育出植株S(Aa)。
①选用的父本是
②植株S(Aa)产生的花粉中可育花粉的基因型及所占比例是
已知家鸡的无尾(A)对有尾(a)是显性。现用有尾鸡(甲群体)自交产生的受精卵来孵小鸡,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微量胰岛素,孵化出的小鸡就表现出无尾性状(乙群体)。为研究胰岛素在小鸡孵化过程中是否引起基因突变,可行性方案是
A.甲群体×甲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
B.乙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
C.甲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
D.甲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
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证明蛋白质是不是遗传物质 |
C.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
D.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 |
将人生长激素基因注射到某动物雄原核(相当于精子的细胞核)中,雌原核和雄原核融合和分裂过程中目的基因整合到动物基因组中,再通过胚胎移植技术将转基因动物早期胚胎移植到受体中发育。理论上,若将两只转基因动物杂交,其后代具有转基因性状的个体占后代总数的( )
A.100% | B.75% |
C.50% | D.25% |
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某二倍体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植物进行两组杂交实验。杂交涉及的四对相对性状分别是:种子圆粒(圆)与种子皱粒(皱)、子叶黄色(黄)与子叶绿色(绿)、花色紫色(紫)与花色红色(红)、花粉粒长形(长)与花粉粒球形(球)。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作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2)某同学为验证上述实验结论,用“红球”与乙组的F1进行杂交,子代虽然出现四种表现型,但不符合___________的比例,最可能原因是F1在进行减数分裂时,某些细胞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甲组子代(F1、F2)中选取实验材料再设计一次杂交实验,验证控制种子圆粒与皱粒、子叶黄色与绿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
组别 | 杂交组合 | F1表现型 | F2表现型及个体数 |
甲 | 黄皱×绿圆 | 全为黄圆 | 黄圆(315)、绿圆(108)、黄皱(101)、绿皱(32) |
乙 | 紫长×红球 | 全为紫长 | 紫长(4831)、紫球(390)、红长(393)、红球(1338) |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作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2)某同学为验证上述实验结论,用“红球”与乙组的F1进行杂交,子代虽然出现四种表现型,但不符合___________的比例,最可能原因是F1在进行减数分裂时,某些细胞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甲组子代(F1、F2)中选取实验材料再设计一次杂交实验,验证控制种子圆粒与皱粒、子叶黄色与绿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
标志着生命科学进入分子水平的重大事件是( )
A.细胞学说的提出 | B.孟德尔遗传学的建立 |
C.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 D.人类基因组计划定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