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化学科学
-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 化学反应原理
- 有机化学基础
- 物质结构与性质
-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 + 杂化轨道理论
- 杂化轨道理论理解
- 利用杂化轨道理论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
- 利用杂化轨道理论判断化学键杂化类型
- 配合物
- 化学实验基础
- 化学与STSE
- 初中衔接知识点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eCl2为共价化合物,两个 Be—Cl 键间的夹角为180∘,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
B.H2O 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 |
C.PCl3分子中三个共价键的键长,键角都相等,故为非极性分子 |
D.NH3分子中 N 原子形成三个杂化轨道,CH4分子中 C 原子形成 4 个杂化轨道 |
下列叙述正确的个数是( )
①配位键在形成时,是由成键双方各提供一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
②s − sб键与 s − pб键的电子云形状相同
③Ge 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4s24p2,属于 P 区元素
④下列分子键角大小由大到小为:COS > BCl3 > CCl4 > H2O > P4
⑤冰中存在极性共价键和氢键两种化学键的作用
⑥Cu(OH)2是一种蓝色沉淀,既溶于盐酸、也能溶于氨水中
⑦中心原子采取 sp3杂化的分子,其立体构型不一定是正四面体形
⑧键长:C − H < N − H < O − H
⑨第一电离能:Si < C < N < O < F
①配位键在形成时,是由成键双方各提供一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
②s − sб键与 s − pб键的电子云形状相同
③Ge 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4s24p2,属于 P 区元素
④下列分子键角大小由大到小为:COS > BCl3 > CCl4 > H2O > P4
⑤冰中存在极性共价键和氢键两种化学键的作用
⑥Cu(OH)2是一种蓝色沉淀,既溶于盐酸、也能溶于氨水中
⑦中心原子采取 sp3杂化的分子,其立体构型不一定是正四面体形
⑧键长:C − H < N − H < O − H
⑨第一电离能:Si < C < N < O < F
A.②③⑧ | B.④⑤⑨ | C.④⑥⑦ | D.③⑤⑦ |
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ClO−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 |
B.SiF4和 SO3的中心原子均为 sp3杂化 |
C.在所有的元素中,氟的第一电离能最大 |
D.C2H5OH 分子中共含有 8 个极性键,1 个π键 |
向淀粉-碘化钾的酸性溶液中加入少量 H2O2溶液,溶液立即变蓝,再向蓝色溶液中缓慢通入足量的 SO2,蓝色逐渐消失。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根据上述实验判断 H2O2和 SO2反应能生成强酸 |
B.蓝色逐渐消失,体现了 SO2的漂白性 |
C.SO2 中 S 原子采取 sp2杂化方式,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V 型 |
D.H2O2是一种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极性分子 |
钛被誉为“21世纪的金属”,可呈现多种化合价,其中以+4价的Ti最为稳定。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Ti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___。
(2)已知电离能:I2(Ti)=1 310 kJ/mol,I2(K)=3051 kJ/mol,I2(Ti)<I2(K),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
(3)钛某配合物可用于催化环烯烃聚合,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①钛的配位数为___,碳原子的杂化类型____。
②该配合物中存在的化学键有____(填字母代号)。
(4)钛与卤素形成的化合物熔沸点如下表所示:
分析TiCl4、TiBr4、TiI4的熔点和沸点呈现一定变化规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TiO2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氧钛,硫酸氧钛晶体中阳离子为链状聚合形式的离子,结构如图所示,该阳离子化学式为____,阴离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 .


(6)已知TiN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若该晶胞的密度为ρ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为NA,则晶胞中Ti原子与N原子的最近距离为____pm(用含p、NA的代数式表示)。
(1)基态Ti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___。
(2)已知电离能:I2(Ti)=1 310 kJ/mol,I2(K)=3051 kJ/mol,I2(Ti)<I2(K),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
(3)钛某配合物可用于催化环烯烃聚合,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①钛的配位数为___,碳原子的杂化类型____。
②该配合物中存在的化学键有____(填字母代号)。
A.离子键 | B.配位键 | C.金属键 | D.共价键 e.氢键 |
| TiCl4 | TiBr4 | TiI4 |
熔点/℃ | -24.1 | 38.3 | 155 |
沸点/℃ | 136.5 | 233.5 | 377 |
分析TiCl4、TiBr4、TiI4的熔点和沸点呈现一定变化规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TiO2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氧钛,硫酸氧钛晶体中阳离子为链状聚合形式的离子,结构如图所示,该阳离子化学式为____,阴离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 .


(6)已知TiN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若该晶胞的密度为ρ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为NA,则晶胞中Ti原子与N原子的最近距离为____pm(用含p、NA的代数式表示)。
钴的化合物在工业生产、生命科技等行业有重要应用。
(1)基态Co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
(2)Fe、Co均能与CO形成配合物,如Fe(CO)5、Co2(CO)8的结构如图1、图2所示,图1中1 mol Fe(CO)5含有____mol配位键,图2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形成上述两种化合物的四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填元素符号)。


(3)金属钴的堆积方式为六方最密堆积,其配位数是____,钴晶体晶胞结构如图3所示,该晶胞中原子个数为____;该晶胞的边长为a nm,高为c nm,该晶胞的密度为____(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列出代数式)g·cm-3。
(1)基态Co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
(2)Fe、Co均能与CO形成配合物,如Fe(CO)5、Co2(CO)8的结构如图1、图2所示,图1中1 mol Fe(CO)5含有____mol配位键,图2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形成上述两种化合物的四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填元素符号)。


(3)金属钴的堆积方式为六方最密堆积,其配位数是____,钴晶体晶胞结构如图3所示,该晶胞中原子个数为____;该晶胞的边长为a nm,高为c nm,该晶胞的密度为____(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列出代数式)g·cm-3。
金星的大气中有一种称为“硫化羰”(COS)的分子,其结构与CO2类似。下列有关COS的化学用语描述正确的是
A.![]() |
B.![]() |
C.![]() |
D.O=C=S |
含镁、氮、磷、砷等元素的化合物在化工生产、药物化学及催化化学等领域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状态的镁中,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_____(填序号)。
(2)晶格能又叫点阵能。它是1mol 离子化合物中的正、负离子从相互分离的气态结合成离子晶体时所放出的能量。MgO 晶格能可通过如图所示的Borm Haber循环计算得到。

Mg的第二电离能为______kJ·mol-1;MgO的晶格能为___________kJ·mol-1。
(3)乙二胺(H2NCH2CH2NH2)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中N原子的杂化类型是____,该有机化合物能与Mg2+、Cu2+等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环状离子,其原因是______,其中与乙二胺形成的化合物稳定性相对较高的是_______(填 “Mg2+ ”或“Cu2+” )。
(4) PCl5是一种白色固体,加热到160°C不经过液态阶段就变成蒸气,测得180°C下的蒸气密度(折合成标准状况)为9.3g·L-1,分子的极性为零,P-Cl键长为204pm和211pm两种。在180°C下PCl5蒸气中存在的分子形式为____(填化学式),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P、Cl的电负性由大到小顺序为________。
(5)砷和铟组成的一种化合物属于半导体材料,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已知晶胞的参数为a p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g. cm-3(用含a和NA的代数式表示)。
(1)下列状态的镁中,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_____(填序号)。
A.![]() | B.![]() | C.![]() | D.![]() |

Mg的第二电离能为______kJ·mol-1;MgO的晶格能为___________kJ·mol-1。
(3)乙二胺(H2NCH2CH2NH2)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中N原子的杂化类型是____,该有机化合物能与Mg2+、Cu2+等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环状离子,其原因是______,其中与乙二胺形成的化合物稳定性相对较高的是_______(填 “Mg2+ ”或“Cu2+” )。
(4) PCl5是一种白色固体,加热到160°C不经过液态阶段就变成蒸气,测得180°C下的蒸气密度(折合成标准状况)为9.3g·L-1,分子的极性为零,P-Cl键长为204pm和211pm两种。在180°C下PCl5蒸气中存在的分子形式为____(填化学式),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P、Cl的电负性由大到小顺序为________。
(5)砷和铟组成的一种化合物属于半导体材料,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已知晶胞的参数为a p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g. cm-3(用含a和NA的代数式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