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常利用“棕色环”现象检验NO
3— 离子。其方法为:取含有 NO
3— 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FeSO
4 溶液振荡,然后沿着试管内壁加入浓 H
2SO
4,在溶液的界面上岀现“棕色环”。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 Fe
2+核外未成对电子个数为_____。
(2)形成“棕色环”主要发生如下反应:
3Fe( H
2O)
62+ + NO
3-+4H
+ =3Fe(H
2O)6
3+ + NO ↑+2H
2O
Fe( H
2O)
62+ + NO=Fe(NO) (H
2O)
52+(棕色)+ H
2O
Fe(NO)(H
2O)
52+中,配体是______、______,配位数为______。
(3)与 NO 互为等电子体的微粒是_____ (任写一例)。
(4)SO
42-的空间构型是_____,其中 S 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 。
(5)铁原子在不同温度下排列构成不同晶体结构,在 912℃以下排列构成的晶体叫做α-铁;在 912℃至 1394℃之间排列构成的晶体叫做γ -铁;在 1394℃以上排列构成的晶体,叫做δ-铁。晶胞剖面结构如图所示:

①α-铁的原子堆积方式为_____ 。δ-铁配位数为____ 。
②已知γ-铁晶体密度为d g/cm
3,则 Fe 原子的半径为____nm(用含 d、N
A的式子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