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化学科学
-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 化学反应原理
- 化学反应的速率
-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 + 化学平衡
- 化学平衡状态
- 化学平衡的移动及其影响因素
- 等效平衡
- 化学平衡常数
- 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 化学平衡图像分析
-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及优化
-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 有机化学基础
- 物质结构与性质
- 化学实验基础
- 化学与STSE
- 初中衔接知识点
mA(g)+nB(g)
pC(g)的速率和平衡的影响图像如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由图1可知,T1<T2,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
B.由图2可知,该反应m+n﹤p |
C.图3中,表示反应速率v正>v逆的是点3 |
D.图4中,若m+n=p,则a曲线一定使用了催化剂 |
对可逆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 |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平衡状态 |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升高温度,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
D.平衡混合物中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
Bodensteins研究了下列反应:2HI(g)
H2(g)+I2(g) ΔH=+11 kJ/mol。在716K时,气体混合物中碘化氢的物质的量分数x(HI)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

由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得到v正~x(HI)和v逆~x(H2)的关系可用如图表示。当改变条件,再次达到平衡时,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t/min | 0 | 20 | 40 | 60 | 80 | 120 |
x(HI) | 1 | 0.91 | 0.85 | 0.815 | 0.795 | 0.784 |
x(HI) | 0 | 0.60 | 0.73 | 0.773 | 0.780 | 0.784 |

由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得到v正~x(HI)和v逆~x(H2)的关系可用如图表示。当改变条件,再次达到平衡时,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升高温度到某一温度,再次达到平衡时,相应点可能分别是A、E |
B.若再次充入a mol HI,则达到平衡时,相应点的横坐标值不变,纵坐标值增大 |
C.若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再次达到平衡时,相应点与改变条件前相同 |
D.若改变的条件是使用催化剂,再次达到平衡时,相应点与改变条件前不同 |
一定温度下,将1molA(g)和1molB(g)充入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在t1时达到平衡:A(g)+ B(g)
xC(g)+D(s)。在t2、t3时刻分别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C(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方程式中x=2 |
B.t2时刻改变的条件是使用催化剂 |
C.t3时刻改变的条件是移去少量D |
D.t1~t3间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 |
已知2SO2(g)+O2(g)
2SO3(g) △H=-Q (Q>0),向同温、同体积的三个真空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气体:(甲)2 mol SO2和1 mol O2;(乙) 1 mol SO2和0.5 mol O2;(丙) 2 mol SO3;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容器内压强p:p甲=p丙>2p乙 |
B.SO3的质量m:m甲=m丙>2m乙 |
C.c(SO2)与c(O2)之比k:k甲=k丙>k乙 |
D.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Q:Q甲=Q丙>2Q乙 |
采用循环操作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下列工业生产中,采用循环操作的是()
①硫酸工业 ②合成氨工业 ③硝酸工业
①硫酸工业 ②合成氨工业 ③硝酸工业
A.②③ | B.①② | C.①③ | D.①②③ |
反应N2(g)+3H2(g)
2NH3(g) ΔH<0,若在恒压绝热容器中发生,下列选项表明反应一定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容器内的温度不再变化 |
B.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
C.相同时间内,断开H-H键的数目和生成N-H键的数目相等 |
D.容器内气体的浓度c(N2)∶c(H2)∶c(NH3)=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