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化学科学
-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 化学反应原理
- +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
-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 能量的相互转化
- 焓变
- 热化学方程式
- 中和热
- 燃烧热
- 盖斯定律及其有关计算
-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 有机化学基础
- 物质结构与性质
- 化学实验基础
- 化学与STSE
- 初中衔接知识点
氢气是重要的清洁能源。科学家尝试多种方法制取氢气。
I.(1)储氢材料
能与水反应得到氢气。请写出
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甘油和水蒸气、氧气经催化重整或部分催化氧化可制得氢气,反应主要过程如下:
(2)反应
的∆H1=_____ kJ∙mol-1。
(3)实际生产中将反应
设定在600~700℃进行,选择该温度范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反应
的副产物很多,加入一定量的
通入适当过量的
都能提高氢气的产率。则加入
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若混合气体中,
比例过高,则
产率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常将
分散在高比表面的载体(
)上以提高催化效率。分别用三种催化剂的载体进行实验,持续通入原料气一段时间,绘制甘油转化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结合上图分析
催化剂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研究发现造成催化效率随时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副反应产生的大量碳粉(积碳)包裹催化剂,通过加入微量的、可循环利用的氧化镧(
)可有效减少积碳。其反应机理包括两步:
第一步为:
第二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I.(1)储氢材料


Ⅱ.甘油和水蒸气、氧气经催化重整或部分催化氧化可制得氢气,反应主要过程如下:
甘油水蒸气重整(![]() | ![]() |
甘油部分氧化(![]() | ![]() |
甘油氧化水蒸汽重整(![]() | ![]() |
(2)反应

(3)实际生产中将反应

(4)反应






(5)通常将



①结合上图分析

②研究发现造成催化效率随时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副反应产生的大量碳粉(积碳)包裹催化剂,通过加入微量的、可循环利用的氧化镧(

第一步为:

第二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室温下,2H2(g)+O2(g)
2H2O(l)+566kJ。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2![]() |
B.若生成2mol水蒸气,则放出的热量大于566kJ |
C.2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所释放的能量为283kJ |
D.2mol氢气与1mol氧气的能量之和大于2mol液态水的能量 |
某反应由两步反应X⇌Y 和 Y⇌Z 构成,反应能量曲线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中 Z 最稳定 |
B.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
C.X⇌Y 反应,反应条件一定要加热 |
D.X 与 Z 的能量差为 E4 |
已知:2H2O(l)=2H2(g)+O2(g) △H=+571.0 kJ/mol。以太阳能为热源分解Fe3O4,经热化学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水制H2的过程如下:

过程I:2Fe3O4(s)=6FeO(s)+O2(g) △H=+313.2 kJ/mol
过程II:……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过程I:2Fe3O4(s)=6FeO(s)+O2(g) △H=+313.2 kJ/mol
过程II:……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I中每消耗232gFe3O4转移2mol电子: |
B.过程II热化学方程式为:3FeO(s)+H2O(l)=H2(g)+Fe3O4(s) △H=+128.9 kJ/mol |
C.过程I、II中能量转化的形式依次是:太阳能→化学能→热能 |
D.过程I中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
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 kJ/mol |
B.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既是吸热反应,又是化合反应 |
C.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可表示分子个数 |
D.1 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
已知反应:
①C(s)+1/2O2(g)=CO(g) ΔH1=-110.5kJ/mol
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2=-57.3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①C(s)+1/2O2(g)=CO(g) ΔH1=-110.5kJ/mol
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2=-57.3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若碳的燃烧热用ΔH3来表示,则ΔH3<ΔH1 |
B.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1 |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 1mol水,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 |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若将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
B.由“C(石墨)=C(金刚石) ΔH=1.9 kJ·mol”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
C.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 ΔH=-285.8 kJ/mol |
D.在稀溶液中:H++OH-=H2O ΔH=-57.3 kJ·mol ,若将含1 mol H2SO4与含2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114.6 kJ |
25℃、101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kJ/mol、285.8kJ/mol、890.3kJ/mol、2800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s)+![]() |
B.2H2(g)+O2(g)=2H2O(l) ΔH =+571.6kJ/mol |
C.CH4(g)+2O2(g)= CO2(g)+2H2O(g) ΔH=-890.3kJ/mol |
D.C6H12O6(s)+6O2(g)=6CO2(g)+6H2O(l) ΔH=-2800kJ/mol |
一些烷烃的燃烧热(kJ/mol)如下: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化合物 | 燃烧热 | 化合物 | 燃烧热 |
甲烷 | 891.0 | 正丁烷 | 2878.0 |
乙烷 | 1560.8 | 异丁烷 | 2869.6 |
丙烷 | 2221.5 | 2-甲基丁烷 | 3531.3 |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 |
B.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6(g)+7O2(g)=4CO2(g)+6H2O(g)+1560.8kJ |
C.相同质量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就越多 |
D.正戊烷的燃烧热大约在3540 kJ/mol左右 |
已知反应:①2C(s)+O2(g)=2CO(g)△H=-221 kJ/mol
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1) △H=-57.3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1) △H=-57.3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①的反应热为221kJ/mol |
B.碳的燃烧热等于110.5kJ/mol |
C.稀H2SO4和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J/mol |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57.3J/m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