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化学科学
-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 化学反应原理
-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
- +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 依据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 根据△H=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进行计算
- 根据△H=生成物的总能量之和-反应物的总能量之和进行计算
- 反应热大小比较
- 有机化学基础
- 物质结构与性质
- 化学实验基础
- 化学与STSE
- 初中衔接知识点
控制含碳、氮、硫的化合物等大气污染物对打造宜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已知反应
的
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
的能量,则
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为______kJ。
(2)用
消除
污染的反应原理如下:
,不同温度条件下,
与NO的物质的量之比分别为
时,得到
脱除率曲线如图所示:

曲线
对应
与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
②曲线
中
的起始浓度为
,从
点到
点经过
,该时间段内
的脱除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
。
(3)已知常温下电离平衡常数:
的
的
。
①溶液中下列微粒可以大量共存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b.
c.
②常温下,某种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混合溶液的
,则
_____________。
(4)利用电解法处理高温空气中稀薄的
(
浓度约为
的10倍),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固体电解质可传导
。

①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消除一定量的
所消耗的电量远远大于理论计算量,可能的原因是(不考虑物理因素)__________。
(1)已知反应




(2)用







曲线



②曲线








(3)已知常温下电离平衡常数:



①溶液中下列微粒可以大量共存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②常温下,某种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混合溶液的


(4)利用电解法处理高温空气中稀薄的





①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消除一定量的

如下图所示,△H1=-393.5 kJ•mol-1,△H2=-395.4 kJ•mol-1,下列说法或表示式正确的是()


A.C(s、石墨)==C(s、金刚石)△H=+1.9kJ•mol-1 |
B.石墨和金刚石的转化是物理变化 |
C.金刚石的稳定性强于石墨 |
D.1 mol石墨的总键能比1 mol金刚石的总键能小1.9 kJ |
二水氯化钡晶体(BaCl2∙2H2O)在工业上主要用于制造各种钡盐、颜料和有机染料,某研究小组以重晶石(主要成分 BaSO4)制备BaCl2∙2H2O 流程如下图。

(1)已知:
① BaSO4(s)+ 4C(s)=" 4CO(g)" + BaS(s) △H1 = 571.2kJ•mol﹣1
② C(s)+ CO2(g)=" 2CO(g)" △H2 =" 172.5" kJ•mol﹣1
反应 BaSO4(s)+ 2C(s)= 2CO2(g)+ BaS(s)的△H = _____ kJ•mol﹣1
(2)高温焙烧须加入过量的炭,同时还要通入空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
(3)脱硫过程中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物理脱硫,第二步是化学脱硫。
①物理脱硫是直接用蒸汽升温,并用空气“爆气法”除去的物质是_____。
②下列物质不宜用作脱硫剂的是_____ (填字母)。
(4)上述流程中洗涤滤渣的主要目的是_____。
(5)溶解时产生的 H2S 可用 80~85 ℃时的石灰氮料浆(CaCN2的浆水混合物)吸收并制得更有价值的产品——硫脲[CS(NH2)2]和熟石灰。请写出制备硫脲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已知:
① BaSO4(s)+ 4C(s)=" 4CO(g)" + BaS(s) △H1 = 571.2kJ•mol﹣1
② C(s)+ CO2(g)=" 2CO(g)" △H2 =" 172.5" kJ•mol﹣1
反应 BaSO4(s)+ 2C(s)= 2CO2(g)+ BaS(s)的△H = _____ kJ•mol﹣1
(2)高温焙烧须加入过量的炭,同时还要通入空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
(3)脱硫过程中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物理脱硫,第二步是化学脱硫。
①物理脱硫是直接用蒸汽升温,并用空气“爆气法”除去的物质是_____。
②下列物质不宜用作脱硫剂的是_____ (填字母)。
A.高锰酸钾 | B.次氯酸钠 | C.双氧水 | D.氯气 |
(5)溶解时产生的 H2S 可用 80~85 ℃时的石灰氮料浆(CaCN2的浆水混合物)吸收并制得更有价值的产品——硫脲[CS(NH2)2]和熟石灰。请写出制备硫脲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3OH(g)+H2O(g)→CO2(g)+3H2(g) -49.0kJ
②CH3OH(g)+
O2(g)→CO2(g)+2H2(g)+192.9kJ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CH3OH(g)+H2O(g)→CO2(g)+3H2(g) -49.0kJ
②CH3OH(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CH3OH完全燃烧放热192.9kJ |
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
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
D.根据②推知反应:CH3OH(l)+![]() |
(1)通常把拆开1 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化学反应的ΔH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减去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下面列举了一些化学键的键能数据,供计算使用。
已知:1mol晶体硅含有2molSi-Si键。工业上可以通过下列反应制取高纯硅:SiCl4(g)+2H2(g)=Si(s)+4HCl(g),则该反应的反应热(ΔH)为______。
(2)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其单质及化合物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有机物M经过太阳光光照可转化成N,转化过程如下:
ΔH=+88.6 kJ·mol-1
则M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M、N相比,较稳定的是____________。(填M或N)
②已知CH3OH(l)的燃烧热为238.6 kJ·mol-1,CH3OH(l)+1/2O2(g)=CO2(g)+2H2(g) ΔH=-a kJ·mol-1,则a____________238.6(填“>”、“<”或“=”)。
③使Cl2和H2O(g)通过灼热的炭层,生成HCl和CO2,当有1 mol Cl2参与反应时释放出145 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④火箭和导弹表面的薄层是耐高温物质。将石墨、铝粉和二氧化钛按一定比例混合在高温下煅烧,所得物质可作耐高温材料,4Al(s)+3TiO2(s)+3C(s)=2Al2O3(s)+3TiC(s) ΔH=-1176 kJ·mol-1,则反应过程中,每转移1 mol电子时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
(3)已知:
①H2O(g)=H2O(l) △H1=—Q1kJ/mol
②CH3OH(g)=CH3OH(l) △H2=—Q2kJ/mol
③2CH3OH(g)+3O2(g)=2CO2(g)+4H2O(g) △H3=—Q3kJ/mol(Q1、Q2、Q3均大于0)
若要使32g液态甲醇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放出的热量为______kJ。
化学键 | Si—O | Si—Cl | H-H | H—Cl | Si—Si | Si—C |
键能/kJ·mol-1 | 460 | 360 | 436 | 431 | 176 | 347 |
已知:1mol晶体硅含有2molSi-Si键。工业上可以通过下列反应制取高纯硅:SiCl4(g)+2H2(g)=Si(s)+4HCl(g),则该反应的反应热(ΔH)为______。
(2)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其单质及化合物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有机物M经过太阳光光照可转化成N,转化过程如下:

则M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M、N相比,较稳定的是____________。(填M或N)
②已知CH3OH(l)的燃烧热为238.6 kJ·mol-1,CH3OH(l)+1/2O2(g)=CO2(g)+2H2(g) ΔH=-a kJ·mol-1,则a____________238.6(填“>”、“<”或“=”)。
③使Cl2和H2O(g)通过灼热的炭层,生成HCl和CO2,当有1 mol Cl2参与反应时释放出145 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④火箭和导弹表面的薄层是耐高温物质。将石墨、铝粉和二氧化钛按一定比例混合在高温下煅烧,所得物质可作耐高温材料,4Al(s)+3TiO2(s)+3C(s)=2Al2O3(s)+3TiC(s) ΔH=-1176 kJ·mol-1,则反应过程中,每转移1 mol电子时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
(3)已知:
①H2O(g)=H2O(l) △H1=—Q1kJ/mol
②CH3OH(g)=CH3OH(l) △H2=—Q2kJ/mol
③2CH3OH(g)+3O2(g)=2CO2(g)+4H2O(g) △H3=—Q3kJ/mol(Q1、Q2、Q3均大于0)
若要使32g液态甲醇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放出的热量为______kJ。
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2019年9月8-16日在郑州举行,运动会上火炬传递使用的燃料是丙烷(C3H8)。已知丙烷在298K,101kPa条件下的燃烧热为2220kJ·mol-1。下列有关丙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298K、101kPa条件下,表示丙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3H8(g)+5O2(g)=3CO2(g)+4H2O(g) △H=-2220kJ·mol-1 |
B.已知CH3CH=CH2(丙烯)和H2的燃烧热分别为2049kJ·mol-1和285.8kJ·mol-1,则相同条件下,反应C3H8(g)→CH3CH=CH2(g)+H2(g)的△H=+114.8kJ·mol-1 |
C.以丙烷和空气为原料、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能形成燃料电池,则通入空气的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 |
D.丙烷气体用作便携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燃料时,电路中每通过5mol电子,有5.6L丙烷被氧化 |
硫单质有两种常见的同素异形体:单斜硫和正交硫。已知常温常压下:
① S (s,单斜)+O2(g)→SO2(g)+297.16kJ;
② S (s,正交)+O2(g)→SO2(g)+296.83kJ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 S (s,单斜)+O2(g)→SO2(g)+297.16kJ;
② S (s,正交)+O2(g)→SO2(g)+296.83kJ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单斜硫比正交硫稳定 |
B.单斜硫转变为正交硫的能量变化可用下图表示![]() |
C.S(g)+O2(g)→SO2(g)+Q3Q3>296.83kJ |
D.反应①中生成1 L SO2(g)放出297.16kJ热量 |
某温度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均为气体)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若上述反应中X、Y、Z分别为H2、N2、NH3,某温度下,在容积恒定为2.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0molN2和2.0molH2,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平衡状态,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0~50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v(N2) = __________,250s时,H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
(3)已知:键能指在标准状况下,将1mol气态分子AB(g)解离为气态原子A(g),B(g)所需的能量,用符号E表示,单位为kJ/mol。
的键能为946kJ/mol,H-H的键能为436kJ/mol,N-H的键能为391kJ/mol,则生成1molNH3过程中___(填“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为____,反应达到(2)中的平衡状态时,对应的能量变化的数值为____kJ。
(4)反应达平衡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起始时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混合气体密度比起始时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为加快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
a.降低温度 b.增大压强 c.恒容时充入He气
d.恒压时充入He气 e.及时分离NH3

(1)由图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若上述反应中X、Y、Z分别为H2、N2、NH3,某温度下,在容积恒定为2.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0molN2和2.0molH2,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平衡状态,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t/s | 0 | 50 | 150 | 250 | 350 |
n(NH3) | 0 | 0.24 | 0.36 | 0.40 | 0.40 |
0~50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v(N2) = __________,250s时,H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
(3)已知:键能指在标准状况下,将1mol气态分子AB(g)解离为气态原子A(g),B(g)所需的能量,用符号E表示,单位为kJ/mol。

(4)反应达平衡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起始时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混合气体密度比起始时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为加快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
a.降低温度 b.增大压强 c.恒容时充入He气
d.恒压时充入He气 e.及时分离NH3
工业上可采用丙烯氨氧化法制丙烯脂,回答下列问题:
I.丙烯的制备反应方程式为C3H8(g)=C3H6(g)+H2(g)。
已知:部分共价键的键能如下:

(1)制备丙烯反应的△H=__。该反应在__(“高温”或“低温”)下有利于自发进行。
(2)提高丙烯产率可以选择__(填序号)。
(3)已知:CO2(g)+H2(g)=CO(g)+H2O(g) ∆H=-41kJ·mol-1,工业上选择向反应体系中加入CO2,提高丙烷的转化率,从化学平衡原理角度说明原因:__。
II.利用丙烯制备丙烯腈,反应方程式如下:2C3H6(g)+2NH3(g)+3O2(g)
2CH2=CHCN(g)+6H2O(l) ∆H=-1294kJ·mol-1。
(4)主要的反应机理如下:
CH3-CH=CH2→[CH2
CH
CH2]+H 慢 ∆H>0
[CH2
CH
CH2]+[NH]→CH2=CH-CN+3H 快
如图能表示反应历程的是__(填序号)。.

(5)一定温度下,I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人等物质的量的C3H6、NH3、O2制备丙烯腈,c(C3H6)与v正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下表:

①判断t4时刻反应是否已经达到平衡状态并说明理由:__。
②列式并计算制备丙烯腈反应的平衡常数K=__(mol·L-1)-5。
③已知:正反应速率v正=kca(C3H6),根据表中数据,a=__。
I.丙烯的制备反应方程式为C3H8(g)=C3H6(g)+H2(g)。
已知:部分共价键的键能如下:

(1)制备丙烯反应的△H=__。该反应在__(“高温”或“低温”)下有利于自发进行。
(2)提高丙烯产率可以选择__(填序号)。
A.升温 | B.减小压强 | C.充入H2(恒容) | D.加入催化剂 |
II.利用丙烯制备丙烯腈,反应方程式如下:2C3H6(g)+2NH3(g)+3O2(g)

(4)主要的反应机理如下:
CH3-CH=CH2→[CH2


[CH2


如图能表示反应历程的是__(填序号)。.

(5)一定温度下,I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人等物质的量的C3H6、NH3、O2制备丙烯腈,c(C3H6)与v正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下表:

①判断t4时刻反应是否已经达到平衡状态并说明理由:__。
②列式并计算制备丙烯腈反应的平衡常数K=__(mol·L-1)-5。
③已知:正反应速率v正=kca(C3H6),根据表中数据,a=__。
目前,人们对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很重视。
(1)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2等有毒气体,对汽车加装尾气净化装置,可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4CO(g)+2NO2(g)
4CO2(g)+N2(g)。恒温恒容条件下,能够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填字母代号
。
(2)用活性炭还原法也可以处理氮氧化物。某研究小组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发生反应C(s)+2NO(g)
N2(g)+CO2(g)△H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表所示:

①根据表中数据分析T1℃时,该反应在0~2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________;计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________。
②根据上表数据判断,由30min到40min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
任写一种
。
③若30min后升高温度至T2℃,达到新平衡时,容器中NO、N2、CO2的浓度之比为5:3:3,此时NO的转化率________
填“升高”或“降低”
,△H________
填“
”或“
”
。(3)以
与
为原料可合成化肥尿素化学式为
。已知:①2NH3(g)+CO2(g)=NH2CO2NH4(s) △H=-159.5kJ/mol②NH2CO2NH4(s)=CO(NH2)2(s)+H2O(g) △H=+116.5kJ/mol,③H2O(l)=H2O(g)△H=+44.0kJ/mol,写出CO2与NH3合成尿素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
(1)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2等有毒气体,对汽车加装尾气净化装置,可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4CO(g)+2NO2(g)



A.容器内混合气体颜色不再变化 |
B.容器内的压强保持不变 |
C.2V逆(NO2)=V正(N2) |
D.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


①根据表中数据分析T1℃时,该反应在0~2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________;计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②根据上表数据判断,由30min到40min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


③若30min后升高温度至T2℃,达到新平衡时,容器中NO、N2、CO2的浓度之比为5:3:3,此时NO的转化率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