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化学科学
-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 化学反应原理
- +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
- 化学能与物质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 能量的相互转化
- 焓变
- 热化学方程式
- 中和热
- 燃烧热
- 盖斯定律及其有关计算
- 有机化学基础
- 物质结构与性质
- 化学实验基础
- 化学与STSE
- 初中衔接知识点
3H2(g)+N2(g)
2NH3(g)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催化剂,Z点位置降低 | B.反应热=E+Q |
C.加入催化剂,Y点位置降低 | D.加入催化剂,反应热减少 |
某反应由两步反应X⇌Y 和 Y⇌Z 构成,反应能量曲线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中 Z 最稳定 |
B.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
C.X⇌Y 反应,反应条件一定要加热 |
D.X 与 Z 的能量差为 E4 |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S(g)+O2(g)=SO2(g) △H1, S(s)+O2(g)=SO2(g) △H2;则:△H1>△H2。 |
B.由C(石墨)=C(金刚石) ΔH=+119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
C.在稀溶液中:H+(aq)+OH-(aq) ===H2O(l);ΔH=-57.3kJ·mol-1,若将含1mol CH3COOH的稀溶液与含1mol NaOH的稀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kJ。 |
D.在101kPa、25℃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 ===2H2O(l);ΔH=-571.6kJ·mol-1。 |




A.![]() | B.①→②,![]() |
C.④中,![]() ![]() | D.生成![]() ![]() |
2mol金属钠和1mol氯气反应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ΔH1=ΔH2+ΔH3+ΔH4+ΔH5+ΔH6+ΔH7 |
B.ΔH4的值数值上和Cl-Cl共价键的键能相等 |
C.ΔH7<0,且该过程形成了分子间作用力 |
D.ΔH5<0,在相同条件下,2Br(g)的ΔH5′>ΔH5 |
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920 kJ | B.557 kJ | C.436 kJ | D.188 kJ |
科学家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2含有极性共价键 | B.上述过程表示CO和O生成CO2 |
C.上述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 D.从状态Ⅰ到状态Ⅲ,有能量放出 |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断开化学键会释放能量 | B.氧化还原反应均为放热反应 |
C.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有能量变化 | D.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
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中1molCl-、ClOx-(x=1、2、3、4)的能量(kJ)相对大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点对应的微粒最稳定 |
B.R点微粒氧化性最强 |
C.由N点到M点的焓变为60kJ·mol-1 |
D.P点微粒发生歧化反应转化为N点和Q点微粒属于自发过程 |
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每生成2 mol AB吸收bkJ热量 |
B.该反应热△H= + (a-b)kJ • mol-1 |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
D.断裂1 mol A—A和1 mol B—B键,放出akJ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