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化学科学
-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 卤素及其化合物
- 氮及其化合物
- 硫及其化合物
- 硅及其化合物
- 金属通性
- 钠及其化合物
- 镁及其化合物
- 铝及其化合物
- 铁及其化合物
- 铜及其化合物
- 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 化学反应原理
- 有机化学基础
- 物质结构与性质
- 化学实验基础
- 化学与STSE
- 初中衔接知识点
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宫一号”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
B.石英玻璃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可制作化学精密仪器 |
C.寻找合适的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同时放出热量是科学家研究的方向 |
D.“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文中的“气”是指乙烯 |
下列关于IVA元素形成的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位素 | B.石墨可用做绝缘材料 |
C.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 D.硅酸的酸性强于碳酸 |
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 | 固体变黑膨胀 | 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
B | 常温下将Al片放入浓硝酸中 | 无明显变化 | Al与浓硝酸不反应 |
C |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 溶液呈红色 | 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
D | 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 | 粉末变红 | 铁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 |
A.A | B.B | C.C | D.D |
准确称取6.0g铝土矿样品(含Fe2O3),加入100mL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向滤液中加入10mol·L-1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和加入NaOH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所用硫酸物质的量浓度为( )


A.1.75mol·L-1 | B.3.50mol·L-1 |
C.0.85mol·L-1 | D.无法确定 |
研究发现,硝酸越稀,还原产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越低。某同学取适量的铁粉和铝粉的混合物与足量很稀的硝酸充分反应,无气体放出。在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4mol/LNaOH溶液,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ml)与产生的沉淀的物质的量(mol)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中n(NH4+)=0.012mol |
B.混合物中铝粉与铁粉物质的量的比为1:2 |
C.测定F点沉淀的质量,步骤是:过滤、洗涤、低温烘干、称量 |
D.铝与该浓度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8Al+30H++3NO3-=8Al3++3NH4++9H2O |
CuSO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有关制备途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已知:2Cu
O2
2H2SO4=2CuSO4
2H2O)

(已知:2Cu



A.相对于途径①、③,途径②更好地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 |
B.途径③中,1mol Cu与足量浓硫酸反应会产生64g SO2气体 |
C.途径①所用混酸中H2SO4与HNO3物质的量之比最好为![]() |
D.1mol Cu分别按照途径②、③中,被还原的H2SO4的质量之比为![]()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e分别与Cl2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氯化物相同 |
B.某无色溶液中通入Cl2,溶液变为黄色,再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为蓝色,说明原溶液中存在I- |
C.CO2、NO2、SO2都能与H2O反应,其反应原理相同 |
D.C、N2、S三种单质与O2反应都能生成两种以上氧化物 |
空气中的硫酸盐会加剧雾霾的形成,我国科学家用下列实验研究其成因:反应室底部盛有不同吸收液,将SO2和NO2按一定比例混合,以N2或空气为载体通入反应室,相同时间后,检测吸收液中SO42-的含量,数据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反应室 | 载气 | 吸收液 | SO42-含量 | 数据分析 |
① | N2 | 蒸馏水 | a | ⅰ. b≈d>a≈c ⅱ.若起始不通入NO2,则最终检测不到SO42- |
② | 3%氨水 | b | ||
③ | 空气 | 蒸馏水 | c | |
④ | 3%氨水 | d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控制SO2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是治理雾霾的有效措施 |
B.反应室①中可能发生反应:SO2 + 2NO2 + 2H2O=H2SO4 + 2HNO2 |
C.本研究表明:硫酸盐的形成主要与空气中O2有关 |
D.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铵态氮肥可能会加重雾霾的形成 |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与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某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该溶液中一定含SO42- |
B | 将某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 | 溶液退色 | 该气体一定是SO2 |
C | 常温下将铁片放入浓硝酸 | 无明显变化 | 铁与浓硝酸不反应 |
D | 将点燃的镁条迅速伸入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 |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壁上有黑色颗粒附着 | 二氧化碳作氧化剂 |
A.A | B.B | C.C | D.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