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某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后得溶液M,因CO2通入量的不同,溶液M的组成也不同。若向M中逐滴加入盐酸,产生的气体体积V(CO2)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盐酸)的关系有如图所示四种情况,且(2)、(3)、(4)图中分别有OA<AB, OA=AB,OA>AB,则下列分析与判断不正确的是(不计CO2的溶解)(  )
A.M中只有一种溶质的有(1)和(3)B.M中有两种溶质的有(2)和(4)
C.(2)图显示M中c(NaHCO3)>c(Na2CO3)D.(4)图显示M中c(NaHCO3)>c(Na2CO3)
当前题号:1 | 题型:多选题 | 难度:0.99
下列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l(OH)3具有两性,所以不能用于中和胃酸
B.FeCl3 既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也能通过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制得
C.Na 在空气中长期放置最终变为 Na2CO3粉末
D.等质量NaHCO3和Na2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的CO2在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表中用途与其性质或原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Na2O2常用于潜水艇或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Na2O2与H2O、CO2反应产生O2
B.
常用铝箔做包装材料
金属铝有好的延展性
C.
FeCl3溶液可用于刻制印刷铜电路板
FeCl3与Cu发生反应2Fe3++Cu=2Fe2++Cu2+
D.
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
烧菜时铁锅被染色
 
A. A    B. B    C. C    D. D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热稳定性: Na2CO3>NaHCO3
B.相同温度下,在水中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
C.Na2CO3和NaHCO3均可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D.相同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Na2CO3放出CO2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甲、乙、丙、丁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按图示关系转化的是

选项




A
NaOH
NaHSO3
Na2SO3
SO2
B
Fe
Fe(NO3)3
Fe(NO3)2
HNO3
C
C
CO2
CO
O2
D
Al
NaAlO2
Al(OH)3
NaOH
 
A.AB.BC.CD.D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向0.1 mol·L-1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是( )。
A.Na、CO32B.Na、HCO3
C.HCO3、CO32D.Na、OH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纯碱和小苏打是厨房中两种常见的用品,它们都是白色固体,下列区分这两种物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分别用砂锅加热两种样品,全部分解挥发没有残留物的是小苏打
B.用洁净铁丝蘸取两种样品在煤气火焰上灼烧,使火焰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的是小苏打
C.取两只小玻璃杯,分别加入少量的两种样品,再加入等量的食醋,产生气泡快的是小苏打
D.先将两样品配成溶液,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无白色沉淀生成的是小苏打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冰糖、NaNO2、甘氨酸和小苏打均是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糖的主要成分为果糖
B.NaNO2可代替食盐作咸味剂
C.甘氨酸(一种氨基酸)属于蛋白质
D.小苏打在大批量生产馒头时可作膨松剂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某化合物由两种单质直接反应生成,将其加入Ba(HCO32溶液中同时有气体和沉淀产生。下列化合物中符合上述条件的是
A.Na2OB.AlCl3 C.FeCl2 D.SiO2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现有一定量含有Na2O杂质的Na2O2试样,用下图的实验装置测定Na2O2试样的纯度。(可供选用的反应物只有CaCO3固体、6mol/L盐酸、6mol/L硫酸和蒸馏水)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必须检查________________ 。
(2)装置A中液体试剂选用盐酸而不用硫酸,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装置E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
(4)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若开始时测得样品的质量为2. 0g,反应结束后测得气体体积为224mL (标准状况),则Na2O2试样的纯度为___________ 。
当前题号:10 | 题型:实验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