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化学科学
- 化学科学的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 物质的分类
- 化学用语
- 化学计量
- 离子反应
- + 氧化还原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
- 氧化还原反应综合分析
-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 化学反应原理
- 有机化学基础
- 物质结构与性质
- 化学实验基础
- 化学与STSE
- 初中衔接知识点
铜和镁的合金2.3 g完全溶于浓HNO3,若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2.240 L的NO2气体和168 mL的N2O4气体(都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产沉淀的质量为
A.4.1275 g | B.4.255 g | C.8.51 g | D.9.62 g |
实验室用 NH4Cl、盐酸、NaClO2为原料制备 ClO2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 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有 Cl-和 OH- | B.NCl3 的键角比 CH4的键角大 |
C.NaClO2 变成 ClO2发生了氧化反应 | D.制取 3 mol ClO2至少需要 0.5mol NH4Cl |
工业上常采用碱性氯化法来处理高浓度氰化物污水,发生的主要反应为:CN-+OH-+Cl2―→CO2+ N2+Cl-+H2O(未配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l2是氧化剂,CO2和 N2是氧化产物 |
B.该反应中,若有 1mol CN-发生反应,则有 5NA电子发生转移 |
C.上述离子方程式配平后,氧化剂、还原剂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2∶5 |
D.若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则 CN-在负极区发生反应 |
用Cl2消毒饮用水已有百年历史,近年发现这种方法可能对人体有害。世界环保联盟推荐采用广谱高效消毒剂ClO2。ClO2是黄绿色易爆物,沸点9.90℃。制备ClO2的方法之一表述为:
(1)[ ]KClO3 +[ ] HCl(浓)→[ ] KCl +[ ]ClO2↑+[ ]Cl2↑+[ ]
请完成该化学方程式并配平(未知物化学式和系数填入框内)______________
(2)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_______(填写编号,多选倒扣)。
①只有还原性 ②还原性和酸性 ③只有氧化性 ④氧化性和酸性
(3)产生0.1molCl2,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mol.
(4)与传统消毒剂Cl2比较,ClO2消毒的效率(以单位质量得到的电子数表示)是Cl2的__倍。
(1)[ ]KClO3 +[ ] HCl(浓)→[ ] KCl +[ ]ClO2↑+[ ]Cl2↑+[ ]
请完成该化学方程式并配平(未知物化学式和系数填入框内)______________
(2)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_______(填写编号,多选倒扣)。
①只有还原性 ②还原性和酸性 ③只有氧化性 ④氧化性和酸性
(3)产生0.1molCl2,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mol.
(4)与传统消毒剂Cl2比较,ClO2消毒的效率(以单位质量得到的电子数表示)是Cl2的__倍。
利用如图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含铁物质的性质及其转化关系。图中甲~己均含铁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K2FeO4常用作杀菌消毒剂,从铁元素化合价的角度分析是因其具有____性;下列关于乙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a.属于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
b.属于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
c.属于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2)已知甲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甲+HNO3―→戊+己+NO↑+H2O(方程式未配平)。若产物中戊和己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则甲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
(3)戊与烧碱溶液反应生成丙,放置一段时间后丙转化为丁,丙转化为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现象为______。

(1)K2FeO4常用作杀菌消毒剂,从铁元素化合价的角度分析是因其具有____性;下列关于乙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a.属于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
b.属于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
c.属于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2)已知甲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甲+HNO3―→戊+己+NO↑+H2O(方程式未配平)。若产物中戊和己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则甲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
(3)戊与烧碱溶液反应生成丙,放置一段时间后丙转化为丁,丙转化为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现象为______。
关于下列转化过程分析不正确的是


A.Fe3O4中 Fe 元素的化合价为+2、+3 |
B.过程Ⅰ中每消耗 58 g Fe3O4转移 1 mol 电子 |
C.过程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O+H2O![]() |
D.该过程总反应为 2H2O═2H2↑+O2↑ |
电化学固氮可以在常温常压下实现氮气的还原合成氨,某课题组提出一种全新的电化学固氮机理——表面氢化机理示意图如下,则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在表面氢化机理中,第一步是H+的还原反应 |
B.在表面*H原子与催化剂的协同作用下,N2与表面*H原子反应生成*N2H4中间体 |
C.电化学固氮法较传统工业合成氨法,具有能耗小、环境友好的优点 |
D.若竞争反应(析氢反应)的活化能显著低于固氮反应,则析氢反应的速率要远远高于固氮反应 |
铋(Bi)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电子、医药等领域。一种以含铋矿石辉铋矿(主要成分为Bi2S3,含少量杂质PbO2等)为原料,采用湿法冶金制备铋单质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PbCl2是一种难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的白色固体。回答下列问题:
(1)铋(Bi)位于ⅤA族,铋的氢化物的热稳定性______氨气(填“大于”或“小于”)。
(2)“浸出”时,为了提高浸出速率,可采用的措施有______(任写一条)
(3)加热浸出时,PbO2生成 PbCl2和一种气体,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从产物中分离回收 PbCl2的步骤是______、洗涤、干燥。从保护环境和原料循环利用的角度,请指出上述工艺流程中可以采取的措施为______。
(4)电解精炼粗铋时必须补充含 Bi3+浓度高的电解液。可用粗铋、铅条作为两个电极,铅条外用素烧的陶瓷坩埚作隔膜(Bi3+不能透过,H+能透过),电解液开始时为盐酸和食盐的混合液。则粗铋为电解池的______极,电解总反应为______。
(5)25℃时,向浓度均为 0.02mol·L-1的 Cu2+、Bi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Na2S 溶液(设溶液体积增加 1倍),使 Cu2+恰好沉淀完全即溶液中 c(Cu2+)=1×10-5 mol·L-1,此时是否有 Bi2S3沉淀生成______(列式计算说明)。(已知:25℃时,Ksp(CuS)=6.0×10-36、Ksp(Bi2S3)=1.8×10-99)

已知:PbCl2是一种难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的白色固体。回答下列问题:
(1)铋(Bi)位于ⅤA族,铋的氢化物的热稳定性______氨气(填“大于”或“小于”)。
(2)“浸出”时,为了提高浸出速率,可采用的措施有______(任写一条)
(3)加热浸出时,PbO2生成 PbCl2和一种气体,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从产物中分离回收 PbCl2的步骤是______、洗涤、干燥。从保护环境和原料循环利用的角度,请指出上述工艺流程中可以采取的措施为______。
(4)电解精炼粗铋时必须补充含 Bi3+浓度高的电解液。可用粗铋、铅条作为两个电极,铅条外用素烧的陶瓷坩埚作隔膜(Bi3+不能透过,H+能透过),电解液开始时为盐酸和食盐的混合液。则粗铋为电解池的______极,电解总反应为______。
(5)25℃时,向浓度均为 0.02mol·L-1的 Cu2+、Bi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Na2S 溶液(设溶液体积增加 1倍),使 Cu2+恰好沉淀完全即溶液中 c(Cu2+)=1×10-5 mol·L-1,此时是否有 Bi2S3沉淀生成______(列式计算说明)。(已知:25℃时,Ksp(CuS)=6.0×10-36、Ksp(Bi2S3)=1.8×10-99)
含铬(+6价)废水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工业上常用还原法进行处理。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1)废水中,六价铬以CrO42-;或者Cr2O72-的形式存在,写出其相互转化的离子方程式______。我国常用NaHSO3做还原剂,写出还原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2)废水中残留六价铬的浓度随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实际生产中需控制pH=2.5~3.0,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3)沉淀池中生成Cr(OH)3的颗粒太细,为促使其更好地沉淀,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4)我国规定,工业废水中含Cr(VI)量的排放标准为0.1 mg/L。已知:C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Kap(BaCrO4)=1.2×10-10。若用Ba2+除去废水中的CrO42-,达到废水排放标准时,废水中Ba2+浓度最低为___________mol/L(保留小数点后2位)。用Ba2+除去废水中的CrO42-是否可行,为什么?请简要回答。________________

(1)废水中,六价铬以CrO42-;或者Cr2O72-的形式存在,写出其相互转化的离子方程式______。我国常用NaHSO3做还原剂,写出还原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2)废水中残留六价铬的浓度随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实际生产中需控制pH=2.5~3.0,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3)沉淀池中生成Cr(OH)3的颗粒太细,为促使其更好地沉淀,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4)我国规定,工业废水中含Cr(VI)量的排放标准为0.1 mg/L。已知:C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Kap(BaCrO4)=1.2×10-10。若用Ba2+除去废水中的CrO42-,达到废水排放标准时,废水中Ba2+浓度最低为___________mol/L(保留小数点后2位)。用Ba2+除去废水中的CrO42-是否可行,为什么?请简要回答。________________
向淀粉-碘化钾的酸性溶液中加入少量 H2O2溶液,溶液立即变蓝,再向蓝色溶液中缓慢通入足量的 SO2,蓝色逐渐消失。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根据上述实验判断 H2O2和 SO2反应能生成强酸 |
B.蓝色逐渐消失,体现了 SO2的漂白性 |
C.SO2 中 S 原子采取 sp2杂化方式,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V 型 |
D.H2O2是一种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极性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