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热辐射和黑体辐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电磁波 |
B.一般物体辐射电磁波的情况只与温度有关 |
C.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像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
D.黑体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 |
基于下列四幅图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由甲图可知,黑体温度升高时,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辐射强度都增加,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
B.由乙图可知,a光光子的频率高于b光光子的频率 |
C.由丙图可知,该种元素的原子核每经过7.6天就有![]() |
D.由丁图可知,中等大小的核的比结合能量大,这些核最稳定 |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一些物理学家对某些物理现象的研究直接促进了“近代原子物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关于以下4幅图中涉及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是黑体辐射实验规律,爱因斯坦为了解释此实验规律,首次提出了“能量子”概念 |
B.强激光的出现使一个电子在极短时间内吸收多个光子成为可能,这已被实验证实。如图2所示,若用波长为λ的光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不偏转;则换用波长也为λ的强激光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可能偏转 |
C.如图3所示,一个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最多可以放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 |
D.图4为天然放射现象中产生的三种射线在电场中偏转情况,其中③线代表的射线穿透能力最强 |
关于黑体辐射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T1<T2<T3<T4 |
B.T1>T2>T3>T4 |
C.测量某黑体辐射强度最强的光的波长可以得知其温度 |
D.测量某黑体任一波长的光的辐射强度可以得知其温度 |
如图所示是用光照射某种金属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变化图线(直线与横轴的交点坐标为4.27,与纵轴交点坐标为0.5).由图可知:


A.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4.27×1014Hz |
B.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5.5×1014Hz |
C.该图线的斜率的物理意义是普朗克常量 |
D.该金属的逸出功为0.5eV |
研究光电效应现象的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用光强相同的黄光和蓝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时,测得相应的遏止电压分别为U1和U2,产生的光电流I随光电管两端电压U的变化规律如图(b)所示.已知电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黄光和蓝光的频率分别为ν1和ν2,且ν1<ν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U1>U2 |
B.图(b)中的乙线是对应黄光照射 |
C.根据题述条件无法算出阴极K金属的极限频率 |
D.用蓝光照射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U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通过对![]() |
B.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 |
C.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如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
D.![]() ![]() |
人类在研究光、原子结构及核能利用等方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我国在相关研究领域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近年对核能的开发与利用却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有关原子的相关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卢瑟福最先发现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
B.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能说明光子具有粒子性,且前者可说明光子具有能量,后者除证明光子具有能量,还可证明光子具有动量 |
C.原子核发生![]() ![]() ![]() |
D.一个铍核(![]() ![]() ![]() |
物理学家密立根以精湛的技术测量了光电效应中的几个重要物理量。按照密立根的方法进行实验,用不同频率的色光分别照射钠、钾的表面而产生光电效应,若钠、钾金属的遏止电压Uc随入射光频率ν变化的Uc–ν图象分别用实线、虚线表示,已知钠的逸出功是2.29 eV,钾的逸出功是2.25 eV,则下列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如图甲所示为某实验小组成员研究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遏止电压随照射光频率变化关系的实验装置,图乙为实验得到的遏止电压随照射光频率变化的关系图象,电子的电荷量e=1.6×10-19 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左端,电流计G的示数为零 |
B.由图乙得普朗克常量为6.4×10-33 J·s |
C.由图乙可知,该金属的极限频率为5.0×1014 Hz |
D.当照射光的频率为17.5×1014 Hz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3.2×10-19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