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证明,光子有能量也有动量,当光子与电子碰撞时,光子的一些能量转移给了电子。假设光子与电子碰撞前的波长为λ,碰撞后的波长为λ′,则碰撞过程中( )
A.能量守恒,动量守恒,且λ=λ′ | B.能量不守恒,动量不守恒,且λ=λ′ |
C.能量守恒,动量守恒,且λ![]() | D.能量守恒,动量守恒,且λ![]() |
假设一个运动的光子和一个静止的自由电子碰撞以后,电子向某一方向运动,光子沿另一方向散射出去,则这个散射光子跟原来的光子相比
A.频率变大 | B.速度变小 |
C.光子能量变大 | D.波长变长 |
实验表明:光子与速度不太大的电子碰撞发生散射时,光的波长会变长或者不变,这种现象叫康普顿效应,该过程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如果电子具有足够大的初速度,以至于在散射过程中有能量从电子转移到光子,则该现象被称为逆康普顿效应,这一现象已被实验证实.关于上述逆康普顿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过程不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
B.该过程不遵循动量守恒定律 |
C.散射光中存在波长变长的成分 |
D.散射光中存在频率变大的成分 |
如图所示,伦琴射线管两极加上一高压电源,即可在阳极A上产生X射线.(h=6.63×10-34 J·s,电子电荷量e=1.6×10-19C)

(1)若高压电源的电压为20kV,求X射线的最短波长;
(2)若此时电流表读数为5mA,1s内产生5×1013个平均波长为1.0×10-10m的光子,求伦琴射线管的工作效率.

(1)若高压电源的电压为20kV,求X射线的最短波长;
(2)若此时电流表读数为5mA,1s内产生5×1013个平均波长为1.0×10-10m的光子,求伦琴射线管的工作效率.
光子有能量,也有动量,它也遵守有关动量的规律.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一“∞”字形装置可绕通过横杆中点的竖直轴OO′ 在水平面内灵活地转动,其中左边是圆形黑纸片,右边是和左边大小、质量均相同的圆形白纸片.当用平行白光垂直照射这两个圆面时,关于此装置开始时转动情况(俯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逆时针方向转动 | B.顺时针方向转动 | C.都有可能 | D.不会转动 |
[选修3-5]关于下列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的放射性同位素应选择衰变时放出a粒子的同位素 |
B.图乙中的石墨的作用是使核反应中的快中子减速 |
C.图丙中的光子碰撤电子后,其波长将变大 |
D.图丁中的电子的动量越大,衍射现象越明显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因此,光子散射后波长变小 |
B.玻尔的原子结构理论是在卢瑟福核式结构学说上引入了量子理论 |
C.光电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
D.在黑体辐射中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会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长的方向移动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电效应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康普顿效应揭示了光的波动性 |
B.高速运动的质子、中子和电子都不具有波动性 |
C.卢瑟福通过![]() |
D.核反应方程![]() ![]() |
人类在研究光、原子结构及核能利用等方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我国在相关研究领域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近年对核能的开发与利用却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有关原子的相关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卢瑟福最先发现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
B.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能说明光子具有粒子性,且前者可说明光子具有能量,后者除证明光子具有能量,还可证明光子具有动量 |
C.原子核发生![]() ![]() ![]() |
D.一个铍核(![]() ![]() ![]() |
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子不仅具有能量,也有动量.图中给出了光子与静止电子碰撞后,电子的运动方向,则碰后光子可能沿那个方向运动,波长如何变化


A.3、变长 | B.1、变短 | C.1、变长 | D.2、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