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年初,我国研制的“大连光源”——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发出了波长在100 nm(1 nm=10–9 m)附近连续可调的世界上最强的极紫外激光脉冲.大连光源因其光子的能量大、密度高,可在能源利用、光刻技术、雾霾治理等领域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一个处于极紫外波段的光子所具有的能量可以电离一个分子,但又不会把分子打碎.据此判断,能够电离一个分子的能量约为(取普朗克常量h=6.6×10–34 J·s,真空光速c=3×108 m/s)
A.10–21 JB.10–18 JC.10–15 JD.10–12 J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用频率为v0的单色光照射某金属表面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km,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光速为c,要使此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所用入射光的波长应不大于(  )
A.B.C.D.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为放射源放出的三种射线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射线1为α射线
B.乙图中,用紫外光灯照射与验电器相连的锌板,发现原来闭合的验电器指针张开,此时锌板和验电器均带正电
C.丙图为α粒子散射实验示意图,卢瑟福根据此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丁图为核反应堆示意图,它是利用了铀核聚变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当前题号:3 | 题型:多选题 | 难度:0.99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任何学说和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下面给出了几个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的物理实验,以及与之相关的物理学发展史的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粒子散射实验是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实验基础
B.光电效应实验表明光具有粒子性
C.电子的发现揭示了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D.康普顿效应进一步证实了光的波动特性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列有关原子核和量子论初步的内容,正确的是  
A.光的波长越短,光子的能量越大,光的粒子性越明显
B.卢瑟福用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核内存在中子
C.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某放射性元素经过3次衰变和2次衰变,变成一种新原子核,新原子核比原来的原子序数减小5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太阳现在正处于主序星演化阶段它主要是由电子和H等原子核组成维持太阳辐射的是它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核反应方程是:释放核能,这些核能最后转化为辐射能.
已知质子质量,氦核的质量,电子质量,光速试求每发生一次上述核反应所释放的核能;
用上述辐射中产生的波长为400nm某一单色光去照射逸出功为金属材料铯时,能否产生光电效应?若能,试求出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普朗克常量
当前题号:6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0.99
以下是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内部的复杂性
B.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具有粒子性
C.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能产生光电效应,则当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随之增大
D.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最不稳定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已知钙和钾的截止频率分别为7.73×1014Hz和5.44×1014Hz,在某种单色光的照射下两种金属均发生光电效应,比较它们表面逸出的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钙逸出的光电子具有较大的()
A.波长B.频率C.能量D.动量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某单色光照射两种不同金属时均可产生光电效应,则其照射逸出功大的金属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大
B.只有当裂变物质的体积小于临界体积时,才能发生链式反应
C.玻尔原子理论中,核外电子从低能级轨道向高能级轨道跃迁时要放出光子
D.原子核衰变时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关于爱因斯坦的光子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只是在传播时才是一份一份的
B.光既然是一个一个的光子,就不可能具有波动性
C.空间传播的光是一个一个的光子流,光子的能量与频率有关
D.空间传播的光是一个一个的光子流,光子的能量与光的传播速度有关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