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康普顿发现了电子 |
B.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
C.密立根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
D.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 |
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基本电荷的数值 |
B.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 |
C.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Po)和镭(Ra)两种新元素 |
D.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部存在质子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由电子和带正电的物质组成”是通过卢瑟福![]() |
B.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通过卢瑟福![]() |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温度、压强无关 |
D.同一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 |
已知天然放射现象放出α、β、γ三种射线。下列说法正确是( )
A.α、β、γ三种射线分别是氦原子核、电子和中子 |
B.三种射线中α射线速度最快、β射线电离作用最强、γ射线穿透能力最强 |
C.J·J·汤姆孙最早完成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核式结构的原子模型 |
D.α射线轰击氮原子核可以产生质子,核反应方程为![]()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放射性物质的质量越大,其半衰期越大 |
B.β衰变所释放出的电子来自原子的核外电子 |
C.在α、β、![]() ![]() |
D.原子处于较高能级时会自发地向低能级跃迁,跃迁时以光子的形式放出能量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阴极射线的本质是高频电磁波 |
B.玻尔提出的原子模型,否定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 |
C.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原子核内部有复杂结构 |
D.![]() ![]() |
人类关于物质结构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 B.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是有结构的 |
C.![]() | D.密立根油滴实验表明电子是有结构的 |
下列叙述中符合史实的是
A.玻尔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 |
B.汤姆孙发现电子,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
C.卢瑟福根据![]() |
D.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于原子的最内层 |
B.结合能越大,原子中核子结合的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无关 |
D.根据波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电子的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比结合能越小的原子核,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
B.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核外电子跃迁过程中电子的电势能与动能之和不变 |
C.原子核发生一次β衰变,原子核内的一个质子转变为一个中子 |
D.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辐射出γ射线时,原子核的核子数不会发生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