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3日报道,国家大科学工程——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 )项目通过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并将对国内外各领域的用户开放.有关中子的研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子和其他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
B.卢瑟福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 |
C.![]() ![]() |
D.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部的中子转变为质子时所产生的 |
2017年8月28日,位于东莞市大朗镇的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首次打靶成功,获得中子束流,标志着散裂中子源主体工程完工,并投入试运行。散裂中子源是一个用中子来了解微观世界的工具,如一台“超级显微镜”,可以研究DNA、结晶材料、聚合物等物质的微观结构,下列关于中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预言了中子的存在并通过实验发现了中子 |
B.散裂中子源中产生的强中子束流可以利用电场使之慢化 |
C.若散裂中子源中的中子束流经慢化后的速度与电子显微镜中的电子流速度相同,此时电子的物质波波长比中子的物质波波长短 |
D.原子核中的中子与其他核子间无库仑力,但有核力,有助于维系原子核的稳定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阴极射线的本质是电磁辐射 |
B.德布罗意指出微观粒子的动量越大,其对应的波长就越短 |
C.光的波长越长,其粒子性越强,光的波长越短,其波动性越强 |
D.根据玻尔的原子模型,氢原子辐射出光子后,其绕核运动的电子动能增大 |
关于不确定性关系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能精确地测定微观粒子的动量 |
B.不能同时精确地测定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
C.不能精确地测定宏观物体的动量 |
D.对于宏观物体若要比较准确地测量其动量,则其位置无法测量 |
影响显微镜分辨率本领的一个因素是衍射,衍射现象越明显,分辨本领越低.使用电子束工作的电子显微镜有较高的分辨本领,它利用高压对电子束加速,最后打在感光胶片上来观察显微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电压越高,电子的波长越长,分辨本领越强 |
B.加速电压越高,电子的波长越短,衍射现象越明显 |
C.如果加速电压相同,则用质子流工作的显微镜比用电子流工作的显微镜分辨本领强 |
D.如果加速电压相同,则用质子流工作的显微镜比用电子流工作的显微镜分辨本领弱 |
利用
射线或中子束得到晶体的衍射图样,进而分析出晶体的原子排列,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电子显微镜所利用的是电子的物质波的波长比原子尺寸小得多 |
B.电子显微镜中电子束运动的速度应很小 |
C.要获得晶体的![]() ![]() |
D.中子的物质波的波长可以与原子尺寸相当 |
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的概念,任何个运动着的物体,小到电子,大到行星、恒星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波长
,p为物体运动的动量,h是普朗克常量.同样光也具有粒子性,光子的动量
.根据上述观点可以证明一个静止的自由电子如果完全吸收一个
光子,会发生下列情况:设光子频率为
,则
,
,被静止的自由电子吸收后有
,
.由以上两式可解得
,电子的速度为两倍光速,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关于上述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在微观世界中动量守恒定律不适用,上述论证错误,所以电子可能完全吸收一个![]() |
B.因为在微观世界中能量守恒定律不适用,上述论证错误,所以电子可能完全吸收一个![]() |
C.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普遍适用规律,所以唯一结论是电子不可能完全吸收一个![]() |
D.若![]() ![]() |
关于物质的波粒二象性,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不仅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一切运动的微粒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
B.运动的微观粒子与光子一样,当它们通过一个小孔时,都没有特定的运动轨道 |
C.波动性和粒子性,在宏观现象中是矛盾的、对立的,但在微观高速运动的现象中是统一的 |
D.实物粒子的运动有特定的轨道,所以实物不具有波粒二象性 |
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小到电子、质子,大到行星、太阳,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波长是
,式中p是运动物体的动量,h是普朗克常量,人们把这种波叫德布罗意波,现有一个德布罗意波长为
的物体1和一个德布罗意波长为
的物体2相向正碰后粘在一起,已知
,则粘在一起的物体的德布罗意波长为( )




A.![]() | B.![]()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