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①凡我有官君子,钦乃攸司,慎乃出令,令出惟行,……戒尔卿士,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尚书·周书》)
②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顾炎武《日知录》)
③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④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⑤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⑥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战国策·秦策》)
⑦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王符《潜伏论·释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鲜活至今。读了上面七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某杂志社为此发起了“百姓生活方式的十大变化”评选活动,“晒朋友圈”赫然在列。“晒朋友圈”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些人晒旅游,晒幸福;有些人晒成长,晒变迁;有些人晒感慨,晒情怀……
对于这则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①1727年,牛顿去世,英国以隆重的国葬仪式将他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成为第一个安息在此的科学家。目睹了牛顿葬礼的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感慨道:“走进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人们所瞻仰的不是君王们的陵寝,而是国家为感谢那些为国增光的最伟大人物建立的纪念碑。”
②郁达夫《忆鲁迅》:“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
③朱光潜《谈修养》:关于英雄崇拜,有两种看法。一种是英雄造时势,人类文化各方面的发端与进展都靠着少数伟大人物去倡导推动,多数人只在随从附和,一个民族有无伟大成就,要看他有无伟大人物,也要看他中间多数民众对于伟大人物能否倾倒敬慕,闻风兴起。一种是时势造英雄,历史的原动力是多数民众的努力造成每个时代政教文化各方面的“大势所趋”,而所谓英雄不过顺承“大势所趋”而加以尖锐化,并没有什么神奇。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将你的联想和感悟写成一篇文章。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一位作家在《不小心睡着了的光阴》一文中写道:在成长的途中,你偶尔打一个盹儿,或只想眯缝一会儿,可是就错过了许多美好的事情。
也许类似的情况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一日,回形针与指南针相遇,互诉人生体验。
回形针说自己原本是一根笔直的钢丝,可人类却把它扭曲起来,回形针很痛苦,人类却说正是这一次次的扭曲才成就了你,体现了你的价值。”
而指南针说:“我虽然不比钟表,总是变换自己的位置,看到不同的风景,但我的职责就是终生只坚守一个方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民以食为天。———《汉书·郦食其传》
人为生而食,非为食而生。———本杰明·富兰克林(美国)
国旗是国家的标志,国旗往往与公民意识、主权观念、爱国精神相联系,而“国旗姿势”可以认为是我们展现这些内涵的不同方式。
1996年7月,王军霞在第26届奥运会女子5000米比赛中,以14分59秒88的成绩获得金牌。当她率先冲过终点后,看台上一位中国青年将手中的一面五星红旗交给她,王军霞把国旗披在身上,双手兴奋地舞动着旗角,环绕赛场,与看台上的每一位炎黄子孙共享胜利后的喜悦。
2010年,张自轩参军入伍,随后入选国旗护卫队,成为一名擎旗手。从此,七年来他每天肩扛35斤重的国旗和旗杆,风雨无阻地迎接每一个日出。
读了上述材料,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理想中的“国旗姿势”。(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物不经锻炼,终难成器;人不得切琢,终不成人。——李贽
平静的海洋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苏联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