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兰亭集序》第1段的内容,写一段写景抒情的文字。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熔叙事、写景、抒情于炉,描绘出当时的情景,不要单纯翻译原文;不少于200字。

古今对译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永和九年,这一年是癸丑年,阴历三月初,(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会聚在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一起。这里有高耸的山、陡峻的岭、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还有清澈、激荡的水流,辉映围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大家)列坐在曲水之旁。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以尽情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舒爽。抬头观望辽阔的宇宙,低头品察地上繁多的万物,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足够用来极尽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值得快乐啊。

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把自己的胸怀抱负,面对面在室内畅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自由放纵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取舍各不相同,安静与躁动的性情有别,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就会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不知道老年将要到来;等到他们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也随着产生了。先前感到高兴的事物,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还不能不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人的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是一件大事。”这怎不叫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我们)就会有相同的感触,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文章,就为此悲伤感叹,也说不出什么原因。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将长寿与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代的人看今天的人,也如今天的人看过去的人一样,这是多么可悲啊!所以我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抄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是人们因死生而产生感慨,这种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生发无穷的感慨。

①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永和,东晋穆帝年号。②岁在癸(guǐ)丑:这年是癸丑年。③暮春之初:阴历三月初。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④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高、长。⑤引:引导,疏导。⑥列坐:排列而坐。⑦次:旁边。⑧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⑨品类:自然界的万物。⑩所以:这里是“用来”的意思。⑪游目骋怀:纵展眼力,开畅胸怀。⑫娱:乐趣。⑬信:实在。⑭相与:相交往。⑮取诸:从……中取得。⑯因:依、随着。⑰所托:所爱好的事物。⑱放浪:放纵、无拘束。⑲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⑳之:往、到达。㉑向:过去,以前。㉒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㉓兴感:发生感慨。㉔若合一契:像符契那样相合(意思是感触相同)。契,用木或竹刻成,分为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㉕嗟悼:叹息哀伤。㉖其致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当前题号:1 | 题型:小作文 | 难度:0.99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
请你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符合逻辑;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有细节,有描写。
当前题号:2 | 题型:命题作文 | 难度:0.99
选一种自己比较熟悉或外出游玩时曾用心观察过的景物,写一个片段,要写出景物的特点,有合理的顺序。字数在200~300字之间。
当前题号:3 | 题型:小作文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北宋文学家苏轼在《日喻》这篇文章里曾经这样写道: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    
【注】没人,能够潜水之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写成引文的扩写。
当前题号:4 | 题型:材料作文 | 难度:0.99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浩瀚的苍穹里,有时繁星满天,有时月明星稀,哪一种景象更吸引你?辽阔的草原上,有时万马奔腾,有时一骑绝尘,哪种场面更震撼你?
请以“‘繁星满天’与‘月明星稀’”或“‘万马奔腾’与‘一骑绝尘’”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谈谈自己的见解,不少于800字。
当前题号:5 | 题型:命题作文 | 难度:0.99
根据要求写作文。
仰望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世间万物,满目琳琅,何可胜道也哉?人生天地间,触物难免有情。请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充分调动想象,写一篇情景交融的作文,标题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当前题号:6 | 题型:材料作文 | 难度:0.99
写作
题目:家乡的冬天
要求:写一篇写景状物的记叙文,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形象地写出熟悉环境中的特殊风貌,不能简单化地概括叙述,字数不少于800字。
当前题号:7 | 题型:命题作文 | 难度:0.99
试写一个文段谈谈你对“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的理解。要求:语言简明,观点明确,200字左右。

古今对译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译文:褒禅山也叫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那里筑舍定居,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人们称这座山为“褒禅”。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墓旁的小屋。距离郡禅院东边五里,人们所说的华山洞,是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那上面的)碑文模糊、磨灭,只有从它残存的宇还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名称。现在把“华”念作“华实”的“华”,大概是由于读音错误。

华山洞下边平坦空旷,有泉水从旁边涌出,在涧壁上题诗文留念的人很多,是人们所说的前洞。顺着山路而上五六里,有个洞穴深远幽暗,走进洞穴十分寒冷,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览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人们称它后洞。我和同游的四个人拿着火把走进去,进洞越深,前进越困难,而见到的景象也越奇特。有懈怠想要退出的同伴,说:“如果不出去,火把将要烧完了。”于是跟他们一起退出洞来。大概我走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还不及十分之一,然而看那左右的洞壁,来到这里题诗文留念的人已经少了大概洞更深,那么那些到的人更加少了。正当这个时候,我的体力还足够继续前进,火把也还足够继续照明。已经出洞,便有人责怪那个要求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们(出来),不能尽那游览的乐趣。

因此我有所感慨。古人对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观察,往往有心得,(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路)平而近,游览到达的人就多;路险峻而远,到达的人就少。但世上的奇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平凡的景象,常常在那些险要遥远,人们很少到达的地方,所以不是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有了志向,又不随从别人而停止(不前),然而力量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向和力量,而且又不随从别人而懈怠,到了那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物帮助他的,也不能到达。但是力量足以到达那里(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所悔恨的;为自己的志向竭尽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心得啊。

我对于那倒下来的石碑又因此感叹古代书籍的失传,后世的人弄错了它的流传(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情况),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可以不深入地思考、谨慎地来取的缘故了。

(同游的)四个人: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王安国字平父,王安上宇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人王某记。

①卒:死。②阳:古代称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③仆道:“仆于道”的省略,倒在路旁。④盖音谬也:大概是由于读音错误。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有“大概”的意思。谬,错误。⑤侧出:从旁边涌出。⑥记游:在洞壁上题诗文留念。⑦拥火:拿着火把。拥,持、拿。⑧怠:懈怠。⑨不能十一:不及十分之一。不能,不及、不到。⑩明:照明,这里用做动词。⑪既其出:已经出洞。其,助词,无实在意义。⑫咎:责怪。⑬其:这里代指自己。⑭极:尽,这里有尽兴的意思。⑮叹:感慨。⑯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无不在,没有不探究、思考到的。⑰非常之观:不平凡的景象。观,景象。⑱随以止:随从(别人)而停止(不前)。⑲相:帮助。⑳力足以至焉:下面省去“而不至”之类的话。意思是力量足以到达那里(却没有到达)。㉑于人为可讥: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于,在。㉒其:难道,表示反问语气。㉓仆碑:倒下来的石碑。㉔以:“以之”的省略,因此,由此。㉕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弄错了它的流传(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情况)。谬,弄错、使……错。其,指古书。名,指识其本名,这里用做动词。㉖慎取:谨慎地采取。㉗父:通“甫”,对男子的美称。

当前题号:8 | 题型:小作文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大自然也是人类的疗养院,蕴藏着治疗疾病的秘方。
要求:①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②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抄袭套作。
当前题号:9 | 题型:材料作文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按要求作文。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请以“风景”为话题,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少于800字。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话题作文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