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请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生动地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立意积极向善,叙事符合逻辑;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有细节,有描写;不少于800字。
许多往事,成了有趣的故事,而我们现在的经历,也将成为明天的故事。曾经,月下纳凉,其乐融融;而今,空调电扇,舒适时尚。曾经,河中嬉戏,欢快惬意;而今,网上冲浪,激烈紧张。曾经,书信往来,情牵两端;而今,微信电话,快捷晓畅……
40年改革开放,让人们享受到了生活的便利,舒适与满足,但许多生活图景却也在渐渐远去与消逝。社会的变迁,留下了不同的时代印记和生命故事,是否也给你带来了一些联想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场马拉松赛,有冲在前方争夺奖牌的精英跑者,自然也有努力完赛的初级跑者。而在8月18日进行的包头首届国际马拉松赛上,一名跑者成为了讨论焦点——先后有10个劝导员轮番“劝退”跑在最后一名的参赛者乘收容车返回,但该名参赛者仍坚持在赛道上行进。有一位赛事医疗志愿者发布了一则抖音视频,配文是:“包头首届马拉松赛最后一名,坚持走着回去,全市人民都在等着他解封道路。”最终这名参赛者未能顺利完赛,选择了退出。视频所展现出的“嘲笑”态度在网络上发酵,发布者随后删除了视频。赛后,志愿者给出的理由是:最后一名参赛者迟迟不能完赛,导致道路迟迟无法解封。但也有人提出反对:只要没有超过规定的关门时间,参赛者就有权继续比赛。的确,在国内马拉松赛事蓬勃发展的当下,无论是赛事的组织方还是志愿者,都需要更多的契约和人性化精神。
针对以上事件,你有何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7月11日,在第十届海外高层次人才座谈会上,87岁的袁隆平以流利的英语完成了一次长达20分钟的演讲。他卓越的科技贡献和精彩的演讲内容获得了现场观众数次热烈的掌声。国际友人称颂这位“当代神农氏”培育的杂交水稻,是中国继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之后,对人类做出的“第五大贡献”,袁隆平堪称“中国骄傲”!
深圳有一个名叫袁媛的7岁女孩,在家里煤气泄漏、父母昏倒在浴室的危急时刻,她果断地打开浴室门,借助衣架捅开高高的窗户,又迅速关上煤气开关,跑到客厅拨出了110、120求救电话,简洁准确地自报位置,使救援人员在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从而成功挽救了父母的生命。袁媛也因此当选为年龄最小的“中国骄傲”。(“中国骄傲”是一个公益性的评选活动,由公安部和中央电视台联手推出。)
对材料中的“中国骄傲”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武则天长寿元年(公元692年)五月初一,朝廷下令禁止天下宰杀牲畜和捕捉鱼虾。江淮地区天旱,发生饥荒,人民又不能捕鱼捉虾,饿死了很多人。
禁屠期间,右拾遗张德家里生了个儿子,举行洗三仪式,私下宰羊宴请同僚,补阙杜肃在席间偷偷地藏起一个肉饼,事后向武则天上书告发。第二天,武则天在朝堂上对张德说:“听说你家生了个儿子,很高兴。”张德跪拜致谢。武则天说:“你从哪儿弄的肉?”张德如实说了,叩头服罪。武则天说:“我禁止屠宰,但喜事和丧事不干涉。不过你以后召请客人,也应该有所选择。”拿出杜肃告密的奏章让张德看。杜肃羞惭得无地自容,整个朝廷的官员都恨不得朝他吐口水。
以上故事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一位古人,看到庭院内越来越多的短墙,不禁伤感:“墙往往而是,老死不相往来,一个大家庭就这么散了。”
一位诗人,面对一座断壁说:“你的一生,接受了那么多单梯的凭靠:现在你快倒了,你想过那些靠着你的梯子吗?”
一个囚徒,望着监狱的高墙,泪流满面:“这墙让我失去了自由,此地决不可再来。”
一名学子,望着北京大学的围墙感动不已:“尽管很多东西都在改变,但这墙没有变,一百年来它挡住了太多的喧嚣,将我们包裹其中,给我们一种可贵的安全。”
……
墙,普通又不普通。我们的身体、思想、情感,无不与一面墙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请围绕“墙”这一意象,展开合理联想,写一篇议论文,表达对生活的感悟。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①《西方的光,东方的影》一文结尾作者慨叹“留给美的空间”越来越少。
请以“美的空间何以越来越少”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不拘泥这篇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见解。②为了让大家能在上下班的途中看书,前不久,一女演员在地铁里“藏”了100本书,其中还有几本中夹着她的留言。当她把“藏”书过程分享到网上后,网友们纷纷在地铁里寻找了起来……
请为自己设定一个身份(藏书者、寻书者、书……),围绕这个身份,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展开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 必作于细。
对此,你有什么体验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角度自定。②文体明确,不要写成诗歌。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透露考生姓名及所在学校校名等信息。
①《庄重》这篇文章,是作者的一家之言。你对“庄重”有怎样的看法?请以“也说‘庄重’”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不要局限于朱以撒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将自己的书贴上特定标签或写上几句话投放到公共场所,如咖啡馆、地铁或公园内的长凳上……无偿提供给拾取到的人阅读;拾取的人阅读之后,再以相同的方式将该书投放到公共环境中去。这就是“漂流书活动”。
每一位主人都希望自己的书被人带走,想象着它进入另一些人的世界——和他们发生各种奇妙的联结。这样,一本流动起来的书,便有了它的故事——书的生命或人的生命,都可能由此变得不再平淡。
请根据上面的提示语,发挥想象,以“漂流书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立意自定;有形象,有情节,有创意。①《蒙古长调》叙写了蒙古民族灵魂的歌音——蒙古长调,它穿越时空,魅力永恒。但在现代工业文明的侵蚀下,蒙古长调也面临着危机。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②虽然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但人类仍然对自由飞翔充满渴望。像人类一样,世间万物何曾没有飞翔的愿望。当飞翔如愿实现,你的世界会发生怎样生动而启迪心灵的故事。
请展开想象,以“飞翔的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请在横线上填写适合的词语(自选一实物),补全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