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四人同乘一艘小船,决心漂洋过海,去寻找理想的圣地。忽然狂风大作,电闪雪鸣,暴雨如箭……
老大吓得灵魂出窍,颤抖着说:“快点掉头,退回去吧!”老二吓得面如土色,结结巴巴地嚷着:“快!快改变方向,另选目标!”老三蜷缩着身子,躲在船舱里,死也不肯出来。只有老四,依然紧握船舵,决心乘风破浪,追求理想。突然,一个巨浪卷来,把小船劈成了碎片,兄弟四人葬身大海……
当太阳重新照耀海面的时候,人们看到了一幅奇异的景象:老大变成了一尾虾向后退着游走;老二变成了一只螃蟹横着爬行;老三变成了一只螺整躲在甲壳里面;还有一条大鱼始终迎着风浪,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
要求:请根据你对这则寓言故事的理解写一篇作文,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字。2018年5月份,空姐乘坐滴滴顺风车遇害,将“滴滴出行”推上风口浪尖,众多网约车司机骚扰乘客的事件也浮出水面。网约车司机骚扰、威胁、殴打乘客,故意泄露乘客信息或以其他方式侵犯乘客隐私等各种新闻时有曝出。
很多人都有寒风中叫不到车、出租车师傳拒载、打到黑车的经历,而网约车的出现让这些问题得到解决。网约车价格透明、叫车时间自由可控等等,让乘客享受到了便利。同时,这种形式也增加了网约车司机的收入。
网约车在诞生之初很长一段时间都被冠上“不合法”的标签,受到出租车司机排斥。直到2016年7月,网约车新规发布,网约车才正式告别“黑车”时代,获得合法地位。
你是如何看待上述材料所提到的社会现象的?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方是矩,圆是规。
方是坚持原则,是遵守规则,是按部就班……圆是善于变通,是相互包容,是周到完美……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①很多小说都有精彩的环境描写,它们在烘托气氛、塑造人物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请从《红楼梦》《红岩》《老人与海》的典型环境中选择一处,加以描述并做简要点评。要求:符合原著内容,条理清晰。
②孔子学院是中国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交流机构。如果从以下《论语》名句中选择一句,写入孔子学院的宣传册,你会选择哪一句?请说明理由。要求:理由充分,条理清晰。
甲:德不孤,必有邻。 乙:君子和而不同。
③《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六部经典名著以其独特的魅力,为人们所熟知。这六部作品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情感丰富的人物形象。请从这六部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形象,以“_________,我看到了你灼热的心”为题,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要求在横线上填写人物名字,结合书的具体内容。
日前,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对全国31个省份273个村庄3829家农户家庭进行调查和研究发现,农村人情消费支出近年来剧增,多数农户的单次人情支出金额在300元以上,年平均人情支出为5297.47元。农村地区铺张浪费、炫耀攀比等人情消费现象屡见不鮮,农民仍面临着种类繁多的人情消费,陷入“人情怪圈”。一位片民感慨地说:“现在人情消费特别高,要是一年没挣到什么钱,都不敢回老家。”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春节是亲人团聚、共享天伦的日子。然而,不少人不敢回家过年,原因不全是没时间、购票难等等,而是农村名目繁多的人情消费让他们心里发怵。
你对此有怎样的认识和看法呢?要求:自拟题目,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并至少写出3条理由来论证你的论点,内容力求深刻,200字左右。2019年2月27日,一所中学在高考倒计时100天当天,组织高三年级2000多名学生进行包括励志演讲、50华里远足、感恩教育三部分的教育活动。在最后进行的感恩教育中,当家长为孩子读完家书,学校安排所有同学向家长磕头谢恩。此举在网络上引起网友热议,有网友质疑这种感恩教育是“作秀”,涉嫌“道德绑架”。事后该学校回应,这只是一种形式,想教孩子们学会感恩,懂得责任、担当。
针对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音乐会开始时,乐队指挥脖子上套着一个硕大的美丽花环走上指挥台。音乐会进行中,随着指挥身体的运动,花环上的花朵不断掉落下来,落在了指挥台上。
一位观众看着这个景象,感伤地说:等音乐会结束了,花也掉完了,光秃秃一个花环套在身上,真难看。
另一位观众却说:音乐会结束的时候,指挥将站在花丛中,真好。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什么领悟,或有什么联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清华大学一位教授赵家和的助学故事让人看了心里暖暖的。赵家和教授一辈子生活简朴,不到10元的化纤毛衣一穿就是10多年。别看对自己抠门,他隐姓埋名捐出1500多万元,资助两千多名穷苦孩子上学,这件事直到他去世好几年后才被人知晓。
千金散尽只为助学,赵家和教授的人生境界令人敬佩。他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赵家和教授说,求仁求得,了无遗憾。
赵家和的做法和想法,对你有何启示?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