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7日,一所中学在高考倒计时100天当天,组织高三年级2000多名学生进行包括励志演讲、50华里远足、感恩教育三部分的教育活动。在最后进行的感恩教育中,当家长为孩子读完家书,学校安排所有同学向家长磕头谢恩。此举在网络上引起网友热议,有网友质疑这种感恩教育是“作秀”,涉嫌“道德绑架”。事后该学校回应,这只是一种形式,想教孩子们学会感恩,懂得责任、担当。
2018年,四川一小学为全校36个班级各配一把戒尺。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戒尺该不该进课堂?中国教育报微信就此发起投票调查,结果显示,近8000名参与调查的网友中,94%支持戒尺进课堂,41%的网友认为应该增加教师的惩戒权,以便“给老师充分的权力管教学生”。53%的网友支持对教师惩戒权加以规范,“把惩戒范围、标准量化,让老师更敢管”。当然,还有5%的网友对“戒尺进课堂”持质疑态度,认为动用戒尺是对赏识教育、鼓励教育的纠偏,但“如果惩戒流于形式,结果可能是‘兴一时’‘败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