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不知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2)蓦然回首, 。 (辛弃疾《青玉案》)
(3)吾师道也, 。 (韩愈《师说》)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 ,渺沧海之一粟奉命于危难之间。 (苏轼《赤壁赋》)
(6)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 (李白《蜀道难》)
(1) ,不知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2)蓦然回首, 。 (辛弃疾《青玉案》)
(3)吾师道也, 。 (韩愈《师说》)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 ,渺沧海之一粟奉命于危难之间。 (苏轼《赤壁赋》)
(6)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 (李白《蜀道难》)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8分)
长相思
清纳兰容若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①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①榆关:现在的山海关
【小题1】上阕“夜深千帐灯”一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下阕词中的一“程”一“更”用得很妙,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
长相思
清纳兰容若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①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①榆关:现在的山海关
【小题1】上阕“夜深千帐灯”一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下阕词中的一“程”一“更”用得很妙,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6分)
(1)三杯两盏淡酒,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3)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1)三杯两盏淡酒,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3)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有关问题。(8分)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小题1】“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其中的“闹”用得尤为精妙,为什么?(4分)
【小题2】下阕即景抒情,“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小题1】“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其中的“闹”用得尤为精妙,为什么?(4分)
【小题2】下阕即景抒情,“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名句名篇默写(选做5题,每题1分,错1字不得分)
(1)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2)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3) ,奚惆怅而独悲?(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 ,秋水共长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7) ,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风之积也不厚,,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庄子《逍遥游》)
(1)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2)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3) ,奚惆怅而独悲?(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 ,秋水共长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7) ,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风之积也不厚,,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庄子《逍遥游》)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
秦观
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无一语,对芳尊,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1)这首词上片的构思扣紧了一个“梦”字,试对此作简要分析。(3 分)
(2)下片“到黄昏”容易让人想到李清照《声声慢》里的哪句词?“黄昏”意象的使用对刻画思妇形象有什么作用?(3 分)
(3)试赏析这首词末两句的表达效果。(5分)
鹧鸪天
秦观
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无一语,对芳尊,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1)这首词上片的构思扣紧了一个“梦”字,试对此作简要分析。(3 分)
(2)下片“到黄昏”容易让人想到李清照《声声慢》里的哪句词?“黄昏”意象的使用对刻画思妇形象有什么作用?(3 分)
(3)试赏析这首词末两句的表达效果。(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7分)
鹊桥仙·夜闻杜鹃
(南宋)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小题1】词中出现的意象“杜宇”常被赋予 的情感。(1分)
【小题2】简要分析这首词的上阕所用的表现手法。(6分)
鹊桥仙·夜闻杜鹃
(南宋)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小题1】词中出现的意象“杜宇”常被赋予 的情感。(1分)
【小题2】简要分析这首词的上阕所用的表现手法。(6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①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渌溅溅②。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③,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④。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①此词乃作者被外放任溧水县令期间在无想山消夏时所作。 ②溅溅:流水声。
③社燕:即燕子,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走。 ④尊,通“樽”,酒杯。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2)下片引入“社燕”,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何妙处?(6 分)
(3)用古代诗文原句填空。(4 分)
上片末尾,周邦彦由自身遭遇联想到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所述境况。二人所处环境均为低湿之地:周邦彦是“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白居易则是“住近湓江地低湿, ”。二人仕途所遇也均有困顿之感:周邦彦是“憔悴江南倦客”,被外放为官;白居易则是“ ”,被贬为江州司马且困居九江。故周邦彦凭阑,大有二人同为苦命之人的感慨,这就应了白居易所说的“ , ”。两位诗人隔空交会,可谓宦海漂泊,古今同一。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①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渌溅溅②。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③,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④。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①此词乃作者被外放任溧水县令期间在无想山消夏时所作。 ②溅溅:流水声。
③社燕:即燕子,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走。 ④尊,通“樽”,酒杯。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风老莺雏”三句,写夏初风物,取景典型,饶有特点,给人成熟饱满之感。 |
B.乌鸢乐、溪水喧,作者笔下的景物蕴含活力,呈现出清新、自然、美好之态。 |
C.“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句有暂时抛开个人荣辱,向酒杯中找寻寄托的意味。 |
D.“歌筵畔”三句,写在弦歌与美酒中意欲醉眠,表现出渴望归隐的决绝态度。 |
(3)用古代诗文原句填空。(4 分)
上片末尾,周邦彦由自身遭遇联想到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所述境况。二人所处环境均为低湿之地:周邦彦是“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白居易则是“住近湓江地低湿, ”。二人仕途所遇也均有困顿之感:周邦彦是“憔悴江南倦客”,被外放为官;白居易则是“ ”,被贬为江州司马且困居九江。故周邦彦凭阑,大有二人同为苦命之人的感慨,这就应了白居易所说的“ , ”。两位诗人隔空交会,可谓宦海漂泊,古今同一。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乙:①我寄愁心与明月,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 ,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③无丝竹之乱耳, 。 (刘禹锡《陋室铭》)
④ ,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⑥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甲: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乙:①我寄愁心与明月,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 ,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③无丝竹之乱耳, 。 (刘禹锡《陋室铭》)
④ ,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⑥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虞美人·寄公度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①此词作于作者因触犯当政者王安石而被撤职后。②《荆州记》:“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1)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怎样的景物?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2)词的最后两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虞美人·寄公度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①此词作于作者因触犯当政者王安石而被撤职后。②《荆州记》:“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1)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怎样的景物?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2)词的最后两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