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①
(宋)辛弃疾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②,且休休③。一丘一壑也风流④。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注)①此词是作者罢官闲居上饶期间所作。②《晋书·殷浩传》载殷浩热衷富贵,罢官后终日以手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③《旧唐书·司空图传》载司空图淡于名利,隐居中条山,作《休休亭记》,“休休”即闲适之意。④《汉书·叙传》载班嗣书简云:“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
【小题1】请赏析“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两句。(3分)
【小题2】下阕连用三个典故,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3分)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①
(宋)辛弃疾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②,且休休③。一丘一壑也风流④。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注)①此词是作者罢官闲居上饶期间所作。②《晋书·殷浩传》载殷浩热衷富贵,罢官后终日以手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③《旧唐书·司空图传》载司空图淡于名利,隐居中条山,作《休休亭记》,“休休”即闲适之意。④《汉书·叙传》载班嗣书简云:“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
【小题1】请赏析“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两句。(3分)
【小题2】下阕连用三个典故,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3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1、捻(niǎn):持取,捻弄
【小题1】“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的表现手法是__________。(2分)
【小题2】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1、捻(niǎn):持取,捻弄
【小题1】“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的表现手法是__________。(2分)
【小题2】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旌旗蔽空,酾酒临江,____________,固一世之雄也。(苏轼 《赤壁赋》)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4)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____________,扶孤松而盘桓。(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旌旗蔽空,酾酒临江,____________,固一世之雄也。(苏轼 《赤壁赋》)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4)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____________,扶孤松而盘桓。(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阅读下边一首词,完成后边题目。(8分)
满江红(金)段克己
雨后荒园,群卉尽,律残无射。疏篱下,此花能保,英英鲜质。盈把足娱陶令意,夕餐谁似三闾诘。到而今,狼藉委苍苔,无人惜。 堂上客,头空白,都无语,怀畴昔。恨因循过了,重阳佳节。飒飒凉风吹汝急,汝身孤特应难立。漫临风,三嗅绕芳丛,歌还泣。
【小题1】词中的此花是什么花?在上阕中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它的形象?(4分)
【小题2】这首词以花写人,借物言情。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满江红(金)段克己
雨后荒园,群卉尽,律残无射。疏篱下,此花能保,英英鲜质。盈把足娱陶令意,夕餐谁似三闾诘。到而今,狼藉委苍苔,无人惜。 堂上客,头空白,都无语,怀畴昔。恨因循过了,重阳佳节。飒飒凉风吹汝急,汝身孤特应难立。漫临风,三嗅绕芳丛,歌还泣。
【小题1】词中的此花是什么花?在上阕中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它的形象?(4分)
【小题2】这首词以花写人,借物言情。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5个小题,如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_____________,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2)农人告余以春及,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兮辞》)
(3)_____________,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4)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杜甫《咏怀古迹》)
(5)_____________,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6)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7)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8)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1)_____________,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2)农人告余以春及,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兮辞》)
(3)_____________,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4)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杜甫《咏怀古迹》)
(5)_____________,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6)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7)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8)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5小题,如果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2)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
(3)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贾谊《过秦论》)
(4) ,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书愤》)
(5)制芰荷以为衣兮, 。(屈原《离骚》)
(6)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
(7)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 。(周邦彦《苏幕遮》)
(8)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1)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2)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
(3)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贾谊《过秦论》)
(4) ,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书愤》)
(5)制芰荷以为衣兮, 。(屈原《离骚》)
(6)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
(7)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 。(周邦彦《苏幕遮》)
(8)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本词从游赏中的宴饮起笔,起笔的新颖之处是什么?司空图《酒泉子》有“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本词添一“共”字,试分析“共从容”的妙处
【小题2】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结合词句加以说明。
浪淘沙①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②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注)①本词为欧公与友人在洛阳城东旧地重游有感而作。②紫陌:京城郊外的道路。【小题1】本词从游赏中的宴饮起笔,起笔的新颖之处是什么?司空图《酒泉子》有“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本词添一“共”字,试分析“共从容”的妙处
【小题2】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结合词句加以说明。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 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小题1】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词意加以分析。(5分)
【小题2】有人评价这首词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请结合词意具体分析。(6分)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 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小题1】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词意加以分析。(5分)
【小题2】有人评价这首词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请结合词意具体分析。(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11分)
长相思
林 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小题1】词中哪两句话巧妙地点出了主旨?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有人说这首小词寄离情别意于山容水态之中,颇有民歌风味。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为什么?(6分)
长相思
林 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小题1】词中哪两句话巧妙地点出了主旨?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有人说这首小词寄离情别意于山容水态之中,颇有民歌风味。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为什么?(6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题目。(7分)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小题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绘此景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
【小题2】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小题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绘此景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
【小题2】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