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写(7分)
(1)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2)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 ,君之所知也。
(3)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将焉取之?
(4)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5) 携来百侣曾游, 。
(6) 恰同学少年,风传正茂,书生意气, 。
(1)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2)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 ,君之所知也。
(3)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将焉取之?
(4)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5) 携来百侣曾游, 。
(6) 恰同学少年,风传正茂,书生意气, 。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8分)
①陶渊明《归园田居》中“ ,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描绘出一幅安宁静谧的田园风光图。
②王勃《滕王阁序》中“ ,秋水共长天一色”描写景物色彩明丽,意境深远,堪称千古绝唱。
③“ ,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达他蔑视权贵、不屈于世俗的叛逆精神的名句。
④杜甫《登高》诗中,“ ,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写景的同时,也抒发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⑤在《琵琶行》中,白居易用“ ,此时无声胜有声”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题为“怀古”,实则喻今,“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借用典故,表达了作者辛弃疾对国事的忧虑。
⑦《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用“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三个短句扼要地表现了入洞以后的所经所见所感。
①陶渊明《归园田居》中“ ,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描绘出一幅安宁静谧的田园风光图。
②王勃《滕王阁序》中“ ,秋水共长天一色”描写景物色彩明丽,意境深远,堪称千古绝唱。
③“ ,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达他蔑视权贵、不屈于世俗的叛逆精神的名句。
④杜甫《登高》诗中,“ ,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写景的同时,也抒发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⑤在《琵琶行》中,白居易用“ ,此时无声胜有声”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题为“怀古”,实则喻今,“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借用典故,表达了作者辛弃疾对国事的忧虑。
⑦《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用“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三个短句扼要地表现了入洞以后的所经所见所感。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
鹧鸪天①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②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①本词为东坡贬谪黄州时所作,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写照。②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小题1】本词在写景方面手法丰富多样,请结合上片简要分析。(6分)
【小题2】本词的最后两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画龙点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慨?请结合句子中的词语简要分析。(5分)
鹧鸪天①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②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①本词为东坡贬谪黄州时所作,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写照。②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小题1】本词在写景方面手法丰富多样,请结合上片简要分析。(6分)
【小题2】本词的最后两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画龙点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慨?请结合句子中的词语简要分析。(5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句。(多填按前五句计分,共5分)
(1)云树绕堤沙, ,天堑无涯。
(2)人生如梦, 。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4)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5)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
(6)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7) ,到黄昏、点点滴滴。
(8)落日楼头, ,江南游子。
(1)云树绕堤沙, ,天堑无涯。
(2)人生如梦, 。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4)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5)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
(6)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7) ,到黄昏、点点滴滴。
(8)落日楼头, ,江南游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个小题,如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
计分)(5分)
(1)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3) ,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6)东篱把酒黄昏后, 。(李清照《醉花阴》)
(7)执手相看泪眼, 。(柳永《雨霖铃》)
(8)今两虎共斗,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计分)(5分)
(1)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3) ,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6)东篱把酒黄昏后, 。(李清照《醉花阴》)
(7)执手相看泪眼, 。(柳永《雨霖铃》)
(8)今两虎共斗,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2)岩扉松径长寂寥,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3)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
(4)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5)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6)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8)佳节又重阳, ,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
(1)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2)岩扉松径长寂寥,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3)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
(4)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5)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6)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8)佳节又重阳, ,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①
苏 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②一日凉。
【注】①1080年,苏轼谪居黄州时写下了这首词。②浮生,指短暂虚幻的人生。
【小题1】词的上片写景。上片多层次、多角度描写景物,请对此进行赏析。(4分)
【小题2】词的下片写人。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
鹧鸪天①
苏 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②一日凉。
【注】①1080年,苏轼谪居黄州时写下了这首词。②浮生,指短暂虚幻的人生。
【小题1】词的上片写景。上片多层次、多角度描写景物,请对此进行赏析。(4分)
【小题2】词的下片写人。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青玉案
无名氏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小题1】结合全词,分析“针线”这个意象出现两次,起到什么作用?(4分)
【小题2】词中表达了什么感情?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感情的?(4分)
青玉案
无名氏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小题1】结合全词,分析“针线”这个意象出现两次,起到什么作用?(4分)
【小题2】词中表达了什么感情?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感情的?(4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杜牧《山行》中的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两句诗,让我们想到了《沁园春·长沙》中的“ , ”。
(2)寻梦?撑一只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
(3)惨象, ;流言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杜牧《山行》中的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两句诗,让我们想到了《沁园春·长沙》中的“ , ”。
(2)寻梦?撑一只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
(3)惨象, ;流言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11分)
少年游 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赏析:雨后的霞光弥散在拂晓的天空上,月亮依然亮着。稀疏的树木枝头孤零零的挂着几点残星。人林小径罕见人影,翠绿的藤萝深处,只有两三声鸟鸣。早晨的霜气重重地袭来,即使穿着驼裘大衣都感到冷意,但是我的心情却轻快得和马蹄一样。十里青山,一溪流水,仿佛都和我产生共鸣一样,显得那么赏心悦目、生动多情。
【小题1】词的题目为“早行”,词人在上阕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词人写“啼鸟两三声”,使用了什么手法?(5分)
【小题2】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6分)
少年游 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赏析:雨后的霞光弥散在拂晓的天空上,月亮依然亮着。稀疏的树木枝头孤零零的挂着几点残星。人林小径罕见人影,翠绿的藤萝深处,只有两三声鸟鸣。早晨的霜气重重地袭来,即使穿着驼裘大衣都感到冷意,但是我的心情却轻快得和马蹄一样。十里青山,一溪流水,仿佛都和我产生共鸣一样,显得那么赏心悦目、生动多情。
【小题1】词的题目为“早行”,词人在上阕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词人写“啼鸟两三声”,使用了什么手法?(5分)
【小题2】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