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心记
徐芳
万历中,徽州进士某太翁,性卞急,家故饶赀,而不谐于族。其足两腓瘦削无肉,或笑之曰:“此相当乞。”翁心恨之。生一子,即进士公,教之读书,咿唔十数载,寻常书卷,都不能辨句读。或益嘲笑之曰:“是儿富贵,行当逼人。”翁闻益恚。
有远族侄某,负文名,翁厚币延致,使师之。曰:“此子可教则教,必不可,当质语予,无为久羁。”侄受命,训牖百方,而懵如故。岁暮辞去,曰:“某力竭矣。且叔产固丰,而弟即鲁,不失田舍翁,奈何以此相强?”翁曰:“然!”退而嗔语妇曰:“生不肖子,乃翁真乞矣!”趣治具饯师,而私觅大梃,靠壁间,若有所待。盖公恨进士辱己,意且扑杀之,而以产施僧寺,作终老计。母知翁方怒,未可返。呼进士窃语,使他避。
进士甫新娶,是夜合户筹议:欲留,恐祸不测;欲去,无所之。则夫妇相持大哭,不觉夜半。倦极假寐,见有金甲神拥巨斧,排闼入,捽其胸,劈之,抉其心出,又别取一心纳之,大惊而寤。
次日,翁延侄饮为别。翁先返,进士前送至数里,最后牵衣流涕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师何忍某之归而就死?”师矍然曰:“安得此达者言?”进士曰:“此自某意。且某此时,颇觉胸次开朗,愿更从师卒业。”因述夜来梦。师叩以所授书,辄能记诵,乃大骇,亟与俱返。
翁闻剥啄声,掣梃门俟。已闻师返,则延入。师具以途中所闻告。翁以为谬,试之良然,乃大喜。自是敏颖大著,不数岁,补邑诸生。又数岁,联捷成进士。报至之日,翁坐胡床,大笑曰:“乃公自是免于乞矣!”因张口哑哑而逝。
古今未闻有换心者,有之,自此始。精诚所激,人穷而神应之。进士之奇颖,进士之奇愚逼而出也。所谓德慧,存乎疢①疾者也。或曰:“今天下之心,可换者多矣,若能一一捽其胸剖之,易其残者而使仁,易其污者而使廉,易其奸回邪佞者而使忠厚正直,则天下垂拱而治矣。”愚山子曰:“若是,神之斧日不暇给矣!且今天下之心皆是矣,又安所得仁者、廉者、忠者、直者而纳之,而因易之哉?”
张山来②曰:有形之心不能换,无形之心未尝不可换。人果肯换其无形者,安知不又有神焉并其有形者而换之耶?则谓进士公为自换其心也可。
(取材于清·张潮的《虞初新志》)
(注释)①疢:chèn,热病,亦泛指病。②张山来:张潮,清代著名文学家。【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负文名,翁厚币延致 延:邀请 |
B.师何忍某之归而就死 就:马上 |
C.自是敏颖大著 著:显著 |
D.愿更从师卒业 卒:完成 |
A.乃翁真乞矣 试之良然,乃大喜 |
B.意且扑杀之 且今天下之心皆是矣 |
C.欲去,无所之 又别取一心纳之 |
D.因述夜来梦 因张口哑哑而逝 |
A.是儿富贵,行当逼人 这个孩子富贵,将要超过他人 |
B.趣治具饯师,而私觅大梃 (太翁)催促备办酒食为老师饯别,而私下寻找大棒 |
C.母知翁方怒,未可返 夫人知道太翁正在生气,不愿意回家 |
D.精诚所激,人穷而神应之 |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师矍然曰:“安得此达者言?”
②师叩以所授书,辄能记诵,乃大骇,亟与俱返。
【小题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翁因为自己年幼的儿子读书难见成效,便被人嘲笑为乞丐。 |
B.望子成才的太翁厚礼邀请同族一位饱学之士来教进士公读书。 |
C.太翁痛恨进士公不成器,有辱自己,竟意欲用大棒打死儿子。 |
D.重压之下,进士公梦到神人为自己“换心”,从此突然开悟。 |
于江
乡民于江,父宿田间,为狼所食。江时年十六,得父遗履,悲恨欲死。夜俟母寝,潜持铁槌去,眠父所,冀报父仇。少间,一狼来,逡巡嗅之,江不动。无何,摇尾扫其额,又渐俯首舐其股,江迄不动。既而欢跃直前,将龁其领。江急以锤击狼脑,立毙。起置草中。少间,又一狼来,如前状,又毙之。以至中夜,杳无至者。
忽小睡,梦父曰:“杀二物,足泄我恨,然首杀我者,其鼻白,此都非是。”江醒,坚卧以伺之。既明,无所复得。欲曳狼归,恐惊母,遂投诸眢井而归。至夜复往,亦无至者。如此三四夜。忽一狼来,啮其足,曳之以行。行数步,棘刺肉,石伤肤。江若死者,狼乃置之地上,意将龁腹。江骤起锤之,仆;又连锤之,毙。细视之,真白鼻也。大喜,负之以归,始告母。母泣从去,探眢井,得二狼焉。
异史氏曰:“农家者流,乃有此英物耶!义烈发于血诚,非直勇也。智亦异焉。”
[注]眢井:枯井
【小题1】这篇文章选自《_________》。【小题2】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得父遗履(______)(2)潜持铁槌去(_______)(3)遂投诸眢井(_______)(4)非直勇也(______)
【小题3】下列各句中与“父宿田间,为狼所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
B.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郞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D.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 |
(1)既而欢跃直前,将龁其领。
(2)农家者流,乃有此英物耶!
【小题5】概括于江“勇”和“智”的具体表现。
【小题6】简要赏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
汉武帝末年,盗贼滋起,大群至数千人,小群以百数。上使使者衣绣衣,持节虎符,发兵以兴击,斩首大部或至万余级。于是作“沈命法”,曰:“群盗起不发觉,觉而弗捕满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其后小吏畏诛,虽有盗,弗敢发,恐不能得,坐课累府,府亦使不言。故盗贼寝多,上下相为匿,以避文法焉。光武时,群盗处处并起。遣使者下郡国,听群盗自相纠擿,五人共斩一人者除其罪。吏虽逗留回避故纵者,皆勿问,听以禽讨为效。其牧守令长坐界内有盗贼而不收捕者,及以畏愞捐城委守者,皆不以为负,但取获贼多少为殿最,唯蔽匿者乃罪之。于是更相追捕,贼并解散。此二事均为治( ),而武帝之严,不若光武之( ),其效可睹也。
【小题1】写出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盗贼滋起 (2)斩首大部或至万余级
(3)听从禽讨为效 (4)其牧守令长坐界内有盗贼而不收捕者
【小题2】下列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及以畏愞捐城委守者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
B.以避文法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C.唯蔽匿者乃罪之 而武帝之严 |
D.但取获贼多少为殿最 此二事均为治盗 |
A.听群盗自相纠擿 | B.以避文法焉 |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二帝 |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1)上使使者衣绣衣,持节虎符,发兵以兴击。
(2)其后小吏畏诛,虽有盗,弗敢发。
【小题5】根据上文内容,文中括号处应填的词依次是____ 、_____。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螂螳、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莫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臣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年,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小题1】所选内容出自文言短篇小说集______,作者是清朝的_______。【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独是成氏子以蠹贫 (2)举天下所贡蝴蝶
(3)乃赏成,献诸抚军 (4)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又嘱学使俾入邑庠
(2)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小题4】郭沫若先生评价蒲松龄,说他“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请结合你阅读《促织》的感受,谈谈你对两句话的理解。
后唐庄宗过河,荆渚高季昌①谓其门客梁震曰:“某事梁祖②,仅获自免。龙德③已来,止求安活。我今入觐,亦要尝之。彼若经营四方,必不縻我。若移入他镇,可为子孙之福。此行决矣。”既自阙回:谓震曰:“新主百战,方得河南。对勋臣夸手抄《春秋》。又竖指云:‘我于指头上得天下。’则功在一人,臣佐何有?且游猎旬日不回,中外情何以堪?吾高枕无忧。”乃筑西面罗城,拒敌之具。不三年,庄宗不守。英雄之料,顷刻不差,宜乎贻厥子孙4。
(出自《北梦琐言》)
注释:①高季昌:后梁时担任荆州节度使,庄宗渡黄河灭梁之后高季昌在荆州称王,建南平国。荆渚,即荆州。②梁祖:梁太祖朱全忠。③龙德:梁末帝年号。④贻:留传;遗留。厥:他,他的。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某事梁祖 (2)且游猎旬日不回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中外情何以堪。 |
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
C.死何裨益。 |
D.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
A.①谓其门客梁震曰。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B.①龙德已来,止求安活。 ②学不可以已。 |
C.①可为子孙之福。 ②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
D.①乃筑西面罗城。 ②乃令张良留谢。 |
(1)彼若经营四方,必不縻我。
(2)功在一人,臣佐何有?
【小题5】概括高季昌入宫觐见庄宗的根本目的。
【小题6】从高季昌的话语中,概括新主庄宗的两个主要特点。
朱然,宇义封。芸与权同学书,结恩爰。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山阴令,董五县。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蓠羽,迁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魏遣张长郃等攻江陵,邰围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郃等起土山,立楼棦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由是然名震于敌国,改封当阳候。赤乌五年,征相中。魏将蒲忠、胡质餐将数千人,忠要遮险隘,图断然后,质为忠继援。时然所督兵将先四岀,不暇收合,乃将帐下见兵八百人逆掩。忠战不利,质等皆退。九年,复征相中。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然临行上硫曰:“马茂小子,敢负恩养。臣今奉夭威,事蒙克捷,欲令所获,震耀远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观,以解上下之忿。惟陛下识臣先言后效。”权时抑表不出,然既献捷,群臣上贺。权乃举酒作乐,而出然表曰:“此家前初有表,孤以为难必,今果如其言,可谓明于见事也。”追使拜然为左大司马。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寝疾二年,后渐増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目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年六十八,赤乌十二年卒。权素服萃哀,为之感恸。
(选自《三国演义·朱然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 |
B.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 |
C.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 |
D.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 |
A.古时使臣出使需要持信物,如符节。节,代表朝廷重臣的身份,使者持节就代表重臣亲临,可行使权利。 |
B.“楼橹”指的是守城或攻城时用的高台战具。楼橹顶端设望楼,以瞭望瞰制敌城,在攻城之时与土山配合使用。 |
C.作为一种文体,“疏”主要用于臣僚向帝王分条陈述自己对某件事的意见,又称“奏疏”或“奏议”。 |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甍,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朱然地位较高,故死为“卒”。 |
A.朱然被委重任,不负期望。得到孙权的赏识,他被任命为临川太守,先是平定了山贼,后又擒获了关羽;吕蒙去世后,他被授予了节杖。 |
B.朱然临危不惧,克敌制胜。镇守相中时,他遭到魏将张部围攻,在内外断绝、守兵不足的情况下,值定自若,趁机攻破了魏军两座军营。 |
C.朱然胆识不凡,对事物有预见性。事先发觉马茂有负国恩,杯有奸诈之心。他上表孙权表示对胜利稳操胜券,后来果传捷报。 |
D.朱然品行高洁,备受礼遇。他虽然身高不满七尺,但有气度德行;病情加重后,孙权为他的病饭不思,寝不安,孙权在他死后悲痛不已。 |
(1)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
(2)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
叶 生
蒲松龄
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如不偶,困于名场。会关东丁乘鹤,来令是邑。见其文,奇之。召与语,大悦。值科试,公游扬于学使,遂领冠军。公期望綦切。闱后,索文读之,击节称叹。不意时数限人,文章憎命,榜既放,依然铩羽。生嗒丧而归,愧负知己,形销骨立,痴若木偶。公怜之,相期考满入都,携与俱北。生甚感佩,辞而归,杜门不出。无何,寝疾。公遗问不绝;而服药百裹,殊罔所效。
公适以忤上官免,将解任去。函致生,其略云:“仆东归有日;所以迟迟者,待足下耳。足下朝至,则仆夕发矣。”生持书啜泣,寄语来使:“疾革难遽瘥,请先发。”公不忍去,徐待之。
逾数日 ,门者忽通叶生至。公喜,逆而问之。生日:“以犬马病,劳夫子久待,万虑不宁。今幸可从杖履。”公乃束装戒旦。抵里,命子师事生,夙夜与俱。公子名再昌,时年十六,尚不能文。然绝慧,居之期岁,便能落笔成文。益之公力,遂入邑庠,旋中亚魁。公以其久客,恐误岁试,劝令归省。惨然不乐。公不忍强,嘱公子至都为之纳粟。公子又捷南宫,授部中主政。携生赴监,与共晨夕。逾岁,生入北闱,竟领乡荐。会公子差南河典务,因谓生日:“此去离贵乡不远。先生奋迹云霄,锦还为快。” 生亦喜。
归见门户萧条,意甚悲恻。逡巡至庭中,妻携簸具以出,见生,掷具骇走。妻遥谓曰:“君死已久,何复言贵?所以淹君柩者,以家贫子幼耳。今阿大亦已成立,勿作怪异吓生人。”生闻之,怃然惆怅。逡巡入室,见灵柩俨然,扑地而灭。妻惊视之,大恸,抱衣悲哭。公子闻之,涕堕垂膺。即命驾哭诸其室出橐营丧葬以孝廉礼又厚遗其子为延师教读言于学使逾年游泮。
异史氏曰:“魂从知己,竟忘死耶?闻者疑之,余深信焉。嗟乎!遇合难期,遭逢不偶。古今痛哭之人,卞和惟尔;颠倒逸群之物,伯乐伊谁?天下之昂藏①沦落如叶生其人者,亦复不少,顾安得令威复来,而生死从之也哉?噫!”
(节选自《聊斋志异·叶生》,有改动)
[注]①昂藏:仪表堂堂,气度不凡。【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所如不偶 不偶:不对等 |
B.疾革难遽瘥 瘥:病愈 |
C.公喜,逆而问之 逆:迎接 |
D.所以淹君柩者 淹:长久停留 |
A.公游扬于学使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B.辞而归,杜门不出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C.以犬马病 但以刘日薄西山 |
D.余深信焉 去今之墓而葬焉 |
A.叶生终其一生于科考,甚至死后也没有断绝;他知恩图报,因感念丁公的知遇之恩,不离不弃,死后化作灵魂去报恩,终让丁公实现科考梦想。 |
B.作者并非仅仅叙述了一个凄恻动人的故事,比照叶生,结合作者自己科考的辛酸往事,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作者是借科考之事,抒孤愤之情。 |
C.本文文笔简练,描写细腻,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力避平铺直叙、平淡无奇,做到了奇幻多姿,浪漫主义手法高超。 |
D.通过“异史氏曰”,卒章显志,既高度概括了故事情节,又谈了自己的看法,更抒发了对科考取士以及难得如丁公那样的知己的感慨。 |
即命驾哭诸其室出橐营丧葬以孝廉礼又厚遗其子为延师教读言于学使逾年游泮。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意时数限人,文章憎命,榜既放,依然铩羽。
(2)天下之昂藏①沦落如叶生其人者,亦复不少,顾安得令威复来,而生死从之也哉?
武 技
蒲松龄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跃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故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那?若尔,不必较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撅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仵客,幸勿罪!”李舁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⑴淄之西鄙人(____________) ⑵以要一日之名(_________)
⑶然以其文弱故,易之(____________) ⑷偶适历下(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 独是成氏友蠹贫,以促织富 |
B.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 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
C.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 |
D.幸先以我名告之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
①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 ②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
③三月,艺颇精,意得甚 ④李以为怯,固请再角
⑤僧笑,命李试其技 ⑥方颉颃间,尼即遽止
A.①③⑥ |
B.①④⑤ |
C.②④⑥ |
D.②⑤⑥ |
A.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绽以打败他;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而去。 |
B.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敏而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争强好胜。小说中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
C.本文善于通过“笑”来塑造人物形“,表现憨和尚与尼僧高超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回味无穷。 |
D.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体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独特魅力。 |
(1)众相顾,迄无应者。
(2)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
理 水(节选)
鲁 迅
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
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
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
“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查的怎么样?”
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面,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牛骨头。非常不自在——却又不敢叫膳夫来收去。
“禀大人,”一位大员终于说。“倒还像个样子——印象甚佳。松皮水草,出产不少;饮料呢,那可丰富得很。百姓都很老实,他们是过惯了的。”
“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又一位大员说。“准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览会,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可以多一点。”
“这很好。”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
“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第三位大员说,“学者们有一个公呈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还在其次……”
“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第一位大员道,“减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况且那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也决没有智者所推想的那么精微的。……”
“放他妈的屁!”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我经过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确是错误了。以后应该用‘导’!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
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假了。
“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
“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的。”一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时觉得天下兴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决的抗议道:“湮是老大人的成法。‘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
禹一声也不响。
“况且老大人化过多少心力呢。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虽然触了上帝的恼怒,洪水的深度可也浅了一点了。这似乎还是照例的治下去。”另一位花白须发的大员说,他是禹的母舅的干儿子。
禹一声也不响。
“我看大人还不如‘干父之蛊’,”一位胖大官员看得禹不作声,以为他就要折服了,便带些轻薄的大声说,不过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汗。“照着家法,挽回家声。大人大约未必知道人们在怎么讲说老大人罢……”“要而言之,‘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好法子,”白须发的老官恐怕胖子闹出岔子来,就抢着说道。“别的种种,所谓‘摩登’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坏在这一点上。”
禹微微一笑:“我知道的。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人说他变了三足鳖,也有人说我在求名,图利。说就是了。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
他举手向两旁一指。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
(有删改)
《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徽宗尝以紫流离①胆瓶十付小珰②。使命匠范金托其里。珰持示苑匠。皆束手。曰、置金于中。当用铁葭熨烙之乃妥贴。而是器颈窄不能。又脆薄不堪手触。必治之。且破碎。宁获罪。不敢为也。珰知不可强。漫贮箧中。他日行廛③间。见锡工扣陶器精甚。试以一授之。曰、为我托里。工不复拟议。但约明旦来取。至则已毕。珰曰:“吾观汝伎能。绝出禁苑诸人右。顾屈居此。得非以贫累乎。”因以实谂④之。答曰:“易事耳。”珰即与俱入而奏其事。上亦欲亲阅视。为之幸后苑。悉呼众金工列庭下,一一询之,皆如昨说。锡工者独前,取金锻治,薄如纸,举而裹瓶外。众咄曰:“若然,谁不能。固知汝俗工,何足办此!”其人笑不应。俄剥所裹者,押于银箸上插瓶中,稍稍实以汞,掩瓶口,左右澒挏⑤之。良久,金附著满中,了无罅隙。徐以爪甲匀其上而已。众始愕眙⑥相视。其人奏言:“琉璃为器。岂复容坚物振⑦触?独水银柔而重,徐入而不伤。虽其性必蚀金。然非目所睹处无害也。”上大喜。厚赍赐遣之。
(注)①流离:也写成琉璃,文中指玻璃。②小珰:小太监。③廛(chán):古代城市平民的住地。④谂(shěn):告诉,说。⑤左右澒挏(hòng dǒng)之:大意是左右摇动瓶中的水银,澒,水银,挏,摇动。⑥眙(chì):直视,瞪着眼睛。⑦掁(chéng):碰撞,接触。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漫贮箧中(__________) (2)绝出禁苑诸人右(__________)
(3)为之幸后苑(__________) (4)俄剥所裹者(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与“珰即与俱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 |
B.铸以为金人十二。 (《过秦论》) |
C.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促织》) |
D.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黄州快哉亭记》) |
(1)顾屈居此,得非以贫累乎?
(2)上大喜,厚赍之,遣之。
【小题4】小珰“因以实谂之”,“谂”的内容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画线句“其人笑不应”的“笑”反映了锡工怎样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