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徽宗尝以紫流离胆瓶十付小珰。使命匠范金托其里。珰持示苑匠。皆束手。曰、置金于中。当用铁葭熨烙之乃妥贴。而是器颈窄不能。又脆薄不堪手触。必治之。且破碎。宁获罪。不敢为也。珰知不可强。漫贮箧中。他日行廛间。见锡工扣陶器精甚。试以一授之。曰、为我托里。工不复拟议。但约明旦来取。至则已毕。珰曰:“吾观汝伎能。绝出禁苑诸人右。顾屈居此。得非以贫累乎。”因以实谂之。答曰:“易事耳。”珰即与俱入而奏其事。上亦欲亲阅视。为之幸后苑。悉呼众金工列庭下,一一询之,皆如昨说。锡工者独前,取金锻治,薄如纸,举而裹瓶外。众咄曰:“若然,谁不能。固知汝俗工,何足办此!”其人笑不应。俄剥所裹者,押于银箸上插瓶中,稍稍实以汞,掩瓶口,左右澒挏之。良久,金附著满中,了无罅隙。徐以爪甲匀其上而已。众始愕眙相视。其人奏言:“琉璃为器。岂复容坚物振触?独水银柔而重,徐入而不伤。虽其性必蚀金。然非目所睹处无害也。”上大喜。厚赍赐遣之。
(注)①流离:也写成琉璃,文中指玻璃。②小珰:小太监。③廛(chán):古代城市平民的住地。④谂(shěn):告诉,说。⑤左右澒挏(hòng dǒng)之:大意是左右摇动瓶中的水银,澒,水银,挏,摇动。⑥眙(chì):直视,瞪着眼睛。⑦掁(chéng):碰撞,接触。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贮箧中(__________) (2)绝出禁苑诸人(__________)
(3)为之后苑(__________)    (4)剥所裹者(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与“珰即与俱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
B.铸以为金人十二。    (《过秦论》)
C.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促织》)
D.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黄州快哉亭记》)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顾屈居此,得非以贫累乎?
(2)上大喜,厚赍之,遣之。
【小题4】小珰“因以实谂之”,“谂”的内容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画线句“其人笑不应”的“笑”反映了锡工怎样的心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6 08:46: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二友堂记

胡铨

上方侧席高人,起左史福唐李公弥逊于钓筑间1。将大用,告饥,而庐陵特甚,诏公作牧,以罢瘵2。既至,栉垢爬痒3,民获苏,郡大理。则求所以慰惫懑者,于是视庐之偏,得古松蔚然,对植竹,开轩其下,榜曰“二友”,且为松竹主人,命郡人胡铨志之。
仆曰:“公山林十有三年,穷崖怪壑,家猿狖宫鱼龙,宜于林木饱闻而厌观者,岂少此二物哉?是盖有说焉。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夫能牧养小民,惠于鳏寡,必刚毅不回之士,盖刚则不夺欲。故曰:‘枨也欲,得刚!’而《书》则曰:‘刚而无虐。’惟无虐为无欲,惟不欲可以言刚,惟刚故能行仁。公独有取于松竹者,非以其德全于刚邪?

“方公闲簿书,日哦其间,见夫檀栾胶葛4,泠风人,清阴澡虑,则思所以大庇我民,以浣以濯。见夫落落高标,陵轹5霜雪,有不可犯之色,则思所以上列利病,与当途要人争可否而不折;见夫幽姿劲质,鸾鹄对峙而不受燕雀,则思所以击奸尚贤,使君子有所恃,小人有所畏。卒之雨旸以时,物物得职,威令神行,惠泽以流,仁周乎骫6桑,义高乎偃柏,曾不旬岁而民和年丰,是岂巧言令色、四体若无骨者所能乎?

“至若心远地偏,境与意合,万事不到胸次,听号钟之松风,挹寒塘之竹露,道历物表7,便有濠濮间趣。回视轩冕8,所谓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是故可友而不可屈。

“虽然,公将羽仪天朝,不能屈之使卑。卓然特立,临大节而不可夺,以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则岂惟无愧二友,实丘壑夔龙之友。”

(取材于《澹庵文集》卷三)

注释:(1)钓筑间:指隐居生活。(2)罢瘵:困苦穷乏之民;罢,通“疲”。(3)栉垢爬痒:清除弊政,理顺民心。(4)檀栾胶葛:林木秀美错杂。(5)陵轹:压倒。(6)骫:盘曲。(7)道历物表:思想超越客观事物之外。(8)轩冕:指官位爵禄。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告饥,而庐陵特甚  会:恰逢
B.以罢瘵   字:使……休养生息
C.泠风人   薄:浅薄
D.不能屈之使卑 固:本来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郡大理   对植
B.家猿狖宫鱼龙 小人有所畏
C.枨也欲,得刚 公独有取于松竹
D.盖刚则不夺欲 方公闲簿书
【小题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友堂主为李弥逊,二友堂中的“二友”指的是松和竹,为二友堂主撰写这篇记的是他的同郡人胡铨。
B.文章对刚毅不回的气节之士表达了赞赏和推崇之意,但也指出了他们在进取和隐逸之间取舍上的矛盾。
C.文章阐述了无虐、无欲、刚三者与行仁之间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条件,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
D.作者认为,二友堂主与有风骨精神的松竹为邻是以物寄托志趣,目的在于培养和激励自己的浩然正气。
【小题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宜于林木饱闻而厌观者,岂少此二物哉?
②临大节而不可夺,以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小题5】有人评价本文“善以化用表己之意”,即将他人作品中的语句转化,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以表达自己的意思。请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并解说“己意”。
【小题6】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请综合文中相关信息和下面的补充资料,概述“古人松竹梅崇尚”的表现及原因。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论语·子罕》

古之君子,行无友,则友松竹;居无友,则友云山。余无友,则友古之友松竹,友云山者。

——明·陈继儒《小窗幽记》

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

——明·无名氏《渔樵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