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编诗,以开元、大历初为盛唐,刘长卿开元,至德间人,列之中唐,殊不解其故。细阅其集,始知之,刘有古调,有新声。盛唐人无不高凝整浑,随州短章,始收敛气力, 归于自然,首尾一气,宛若面语。其后遂流为张籍一派。益事流走景不越于目前情不逾于人我无复高足阔步包括宇宙综揽人物之意。虽孟襄阳诗,亦有因语真而意近,以机圆而体轻者,然不佻不纤。随州始有作态之意,实溽暑中之一叶落也。
——贺裳《载酒园诗话》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划线部分断句。(限5处)【小题2】孟襄阳是指唐朝诗人____(人名)。
【小题3】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刘长卿“列为中唐”的原因。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旦日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注释]:①封识(zhǐ):封存的标记。 ②利:贪图。(1)下列各项给文中划线句子划分停顿,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
B.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
C.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
D.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
(2)对文章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恐:担心 B.遂:成功 C.皆:都 D.去:离开
虽然,学问之事,可 授 受 者 规 矩 方 圆 其 不 可 授 受 者 心 营 意 造 然 即 其 可 授 受 者 以深 求 夫 不 可 授 受 者 而 刘 氏 所 论 之 文 心 苏 辙 氏 怕 论 之 文 气,要不难一贯通也。余特怪伊古以来,皆以文学有不可授受者在,并其可授受者而不一讲焉。爱积十余年之勤求探讨以成此编;盖将探夫自有文字以来至今未宣之秘奥,启其缄滕,导后人以先路。挂一漏万,知所不免。所望后起有同志者,悉心领悟,随时补正,以臻美备,则愚十余年力索之功庶不泯也已。
(节选自《<马氏文通>序》)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划线部分断句。(限5处)可 授 受 者 规 矩 方 圆 其 不 可 授 受 者 心 营 意 造 然 即 其 可 授 受 者 以 深 求 夫 不 可 授 受 者 而 刘 氏 所 论 之 文 心 苏 辙 氏 怕 论 之 文 气
【小题2】文中“刘氏”指的是_________,他编写的《_________》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
【小题3】请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清代马建忠编写《马氏文通》这本书的意图。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小题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A.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
B.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
C.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
D.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
A.兔走触株 走:逃跑 | B.因释其耒而守 释:释放 |
C.而身为宋国笑 为:被 | D.冀复得兔 冀:希望 |
聊斋志异序
高珩
志而曰异,明其不同于常也。然而圣人曰:“君子以同而异。”何耶?其义广矣、大矣。夫圣人之言,虽多主于人事,而吾谓三才之理,六经之文,诸圣之义,可一以贯之。则谓异之为义,无不可也。夫人但知居仁由义,克己复礼,为人君子矣;而陟降而在帝左右,祷祝而感召风雷,乃近于巫祝之说者,何耶?神禹创铸九鼎,而山海一经,复垂万世,岂上古圣人而喜语怪乎?欲读天下之奇书,须明天下之大道。盖以人伦大道淑世者,吾人之所以为木铎也。然而天下有解人,则虽孔子之所不语者,皆足辅功令教化之所不及。而《诺皋》《夷坚》,亦可与六经同功。荀非其人,则虽日述孔子之所常言,而皆足以佐愿。彼拘墟之上多疑者,其言则未尝不近于正也。或曰:报应示戒可矣,妖邪不宜黜乎?曰:是也。然而天地大矣,无所不有;古今变矣,未可舟膠。人世不皆君子,阴曹反皆正人乎?且江河日下,人鬼颇同,不则幽冥之中,反是圣贤道场,日日唐虞三代,有是理乎?或又疑而且规之曰:异事,世固间有之矣,而竟驰想天外,幻迹人区,无乃为《齐谐》滥觞乎?曰:是也。然子长列传,不厌滑稽;厄言寓言,蒙庄嚆矢。且二十一史果皆实录乎?仙人之议李郭也,固有遗憾久矣。而况勃窣文心,笔补造化不止生花,且同炼石。佳狐佳鬼之奇俊也,降福既以孔皆,人中大贤,犹有愧焉。是在解人不为法缚,不死句下可也。
吾愿读书之士,揽此奇文,须深慧业,眼光如电,墙壁皆通,能知作者之意,并能知圣人或雅言、或罕言、或不语之故,则六经之义,三才之统,诸圣之衡,一一贯之。异而同者,忘其异焉可矣。不然,痴人每苦情深,入耳便多儒首。一字魂飞,心月之精灵冉冉;三生梦渺,牡丹之亭下依依。檀板动而忽来,桃茢遣而不去,君将为魍魉曹丘生,仆何辞齐谐鲁仲连乎?
康熙己未春日谷旦,紫霞道人高珩题
(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妖邪不宜黜乎 黜:消除、排斥 |
B.盖以人伦大道淑世者 淑:善良、美好 |
C.而陟降而在帝左右 陟:晋升、进用 |
D.仆何辞齐谐鲁仲连乎 辞:推辞、拒绝 |
A.作者认为《诺皋》、《夷坚》等言怪志异的作品也是有一定的教化作用的。 |
B.作者认为要做一个“解人”,全面地理解圣人的话,而不是死抠字眼。 |
C.作者对一些“拘墟”之士的意见全面否定,提倡人人要做一个“解人”。 |
D.作者希望读书人读《聊斋志异》要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不要沉溺于鬼怪之玄谈中。 |
(1)苟非其人,则虽日述孔子之所常言,而皆足以佐慝。
(2)异事,世固间有之矣,而竟驰想天外,幻迹人区,无乃为《齐谐》滥觞乎?
【小题4】文中提到的“解人”、“拘墟之士”和“痴人”对怪异分别是怎样的态度?
示季子懋修书
(明)张居正
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
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咸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然吾窃自幸曰:“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矱①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耶?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夫欲求古匠之芳躅②,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犹未能掉鞅文场夺标艺苑也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家名德。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③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
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惑之甚矣!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选自《张文忠公全集》)
(注释)①矱:yuē,尺度。②芳躅:指前贤的踪迹。③伊巫:伊尹和巫贤。伊尹是商汤的宰相,巫贤是商王祖乙的宰相,都有贤臣之誉。【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好矜己而自足 矜:夸耀 |
B.所以贻则于后人者 则:家规 |
C.平生苦志励行 苦:为……所苦 |
D.于人何尤 尤:埋怨 |
A.所谓之楚而北行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B.乃才可为而不为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C.吾家以诗书发迹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
D.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A.本文是张居正写给他第三子张懋修的一封书信,帮助儿子总结科举考试失利的原因。 |
B.张居正认为儿子两次科考失利,与儿子好高骛远、贪多务得、用力不专有关。 |
C.张居正以自己过来人的经验教训教育儿子,鼓励儿子努力改正自己学习上的缺点。 |
D.张居正认为儿子自幼就自大自狂,慕古不成便自暴自弃,及时劝勉能成大器。 |
然 亦 仅 得 一 第 止 耳 犹 未 能 掉 鞅 文 场 夺 标 艺 苑 也 今 汝 之 才 未 能 胜 余 乃 不 俯 寻 吾 之 所 得 而 蹈 吾 之 所 失 岂 不 谬 哉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矱也。
(2)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确信)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往) |
B.终期于尽(期限) 向之所欣(原先) |
C.临文嗟悼(面对) 列坐其次 (次序) |
D.及其所之既倦(到,往)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抒发) |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B.俯察品类之盛 |
C.亦将有感于斯文 |
D.当其欣于所遇 |
A.《兰亭集序》是作者为他和名士们在山阴县兰亭举行聚会所写的诗而作的序,是一篇诗序。 |
B.首段点明聚会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和事由,以“修禊”之事为名,以享视听之乐为实。 |
C.二、三段由快乐转悲伤,抒发了作者由兰亭聚会引发的人生盛事不常而流年易逝的感慨,作者肯定了庄子的生死观,阐述了“死生亦大矣”这一基本观点 |
D.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叙事、写景、议论和抒情相结合。感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语言清新自然,简洁雅致。 |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青霞先生文集序
[明]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明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纍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场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之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故人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蕡之对疑于亢。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
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嘉靖癸亥孟春望日归安茅坤拜手序。
(选自《古文观止》)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恣敌之出没 恣:任凭。 |
B.寻且坐罪罢去 坐:因罪受罚。 |
C.特悯其人,矜其志 矜:骄傲。 |
D.至于文词之工不工 工:工巧。 |
A.而父之哭其子 鹏之徙于南冥也 |
B.刻而传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C.然孔子不遽遗之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 |
D.其能遗之也乎 吾其还也 |
A.在沈青霞因上书责备当权者而被贬至边疆时,边疆帅府以下的将士面对敌寇的侵扰没有积极抵抗,甚至割己方阵亡战士和野行者的头颅冒充敌首领功。 |
B.沈青霞既愤慨边疆防务日益废弛,又痛恨将士任意残杀百姓,蒙骗朝廷,于是将边疆的经历和见闻写成诗篇以批判现实,抒发自己的忧愤。 |
C.“幽人”、“怼士”,分别指隐士和愤世嫉俗之人;“风”指《国风》,是不同地区的民歌民谣;“雅”指“大雅”“小雅”就是宫廷所用的正声雅乐。 |
D.文章叙议结合,既简要叙述了沈青霞的经历和其诗歌创作汇集刊刻的过程,又讨论了这些诗歌的文采词藻等艺术价值,认为这些诗篇将来会被人认可赏识。 |
呜 呼 集 中 所 载 鸣 剑 筹 边 诸 什 试 令 后 之 人 读 之 其 足 以 寒 贼 臣 之 胆 而 跃 塞 垣 战 士 之 马 而 作之 忾 也 固 矣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方力构其罪,赖明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2)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
冉氏烹狗记
清·崔述
县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如是者数矣。冉氏以是颇患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杀,姑置之。
刘位东①谓余曰:“余尝夜归,去家门里许,群狗信信吠,冉氏狗亦迎而吠焉。余以柳枝横扫之,群狗皆远立,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余且斗且行,过冉氏门而东,且数十式,狗乃止。当是时,身惫甚,幸狗渐远。憩道旁,良久始去,狗犹望而吠也。既归,念此良狗也。藉令有仇盗夜往劫之,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闻冉氏颇患苦此狗,旦若遇之于市,必嘱之使勿杀。此狗累千金不可得也。居数日,冉氏之邻至,问其狗,曰:‘烹之矣。’惊而诘其故,曰:‘日者冉氏有盗,主人觉之,呼二子起,操械共逐之,盗惊而通。主人疑狗之不吠也,呼之不应。遍索之,无有也。将寝,闻卧床下,若有微息者,烛之则狗也,卷屈蹲伏,不敢少转侧,垂头闭目,若惟恐人之闻其声息者。主人曰:‘嘻!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以是故,遂烹之也。”
嗟乎!天下之勇于搏人而怯于见贼者,岂独此狗也哉?今夫市井无赖之徒,平居使气,暴横间里间;或窜名②县胥,或寄身营卒,侮文弱,凌良懦,行于市,人皆遥避之。怒则呼其群,持械圈研之,一方莫敢谁何,若壮士然。一旦有小劫盗,使之持兵仗入府廊防守,不下百数十人。忽展马夜惊,以为贼至,手颤颤,拔刀不能出鞘,犹震震相击有声。发火器,再四皆不然。闻将出成地,去贼尚数百里,距家仅一二舍,辄号泣别父母妻子,恐不复相见,其震惧如此。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
虽然,畜猫者,欲其捕鼠也;畜狗者,欲其防盗也。苟其职之不举,斯固无所用矣,况益之以噬人,庸可留乎?石勒欲杀石虎③,其母曰:“快牛为犊多能破车,汝小忍之。”其后石氏之宗,卒灭于虎。贪牛之快而不顾车之破,尚不可;况徒破车而牛实不快乎?然而妇人之仁,今古同然。由是言之,冉氏之智,过人远矣。
(本文有删节)
(注)①刘位东:人名,崔述的朋友。②窜名:冒领空名。③石勒:人名,后赵人。石虎:石勒侄,残暴至极。【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伤则主人躬诣谢罪 躬:鞠躬致歉 |
B.惊而诘其故 诘:询问 |
C.烛之则狗也 烛:用蜡烛照 |
D.苟其职之不举 举:称职 |
A.余以柳枝横扫之 然以其猛也 |
B.往往为所伤 斯固无所用矣 |
C.过冉氏门而东 贪牛之快而不顾车之破 |
D.主人疑狗之不吠也 若惟恐人之闻其声息者 |
A.既归,(乃)念此良狗也。 |
B.冉氏之邻至,(崔述)问其狗 |
C.忽厩马夜惊,(则)以为贼至 |
D.闻(己)将出戍地,去贼尚数百里 |
A.作者对冉氏烹狗的行为虽然表示理解,但并不赞赏。 |
B.刘位东因冉氏狗虽凶猛但可“防盗”而欲劝其勿杀。 |
C.石勒听从母亲的劝告未杀石虎,结果石氏反受其害。 |
D.作者借“冉氏烹狗”一事击了那些市井无赖之徒。 |
(1)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
(2)况徒破车而牛实不快乎?
【小题6】(1)《冉氏烹狗记》借“狗”来喻人,请结合原文说说这类人有哪些特点。
(2)根据所给的素材,说说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古代社会中的君子为人处世与之不同。例如《论语·乡党》这样描述孔子:“孔子于乡党,恂恂①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②言,唯谨尔”。
(注)①恂恂:温和恭顺。②便便:辩,善于辞令。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斊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节选自《项脊轩志》)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扃牖而居 扃牖:关闭门和窗 |
B.殆有神护者 殆:大概 |
C.时至轩中 时:时常 |
D.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手:亲手 |
例句:其制稍异于前
A.不拘于时 | B.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
C.以其无礼于晋 | D.月出于东山之上 |
A.首段写作者久居项脊轩“能以足音辨人”及此轩多次遭火而未焚的情形。 |
B.通过妻子转述小妹们好奇的问语,侧面表现项脊轩中生活的甜蜜与温馨。 |
C.文末的一“也”一“矣”两个虚词,加重了睹物思人、物是人非的感慨意味。 |
D.选段用平实的语言描写生活细节,寄托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