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昔人编诗,以开元、大历初为盛唐,刘长卿开元,至德间人,列之中唐,殊不解其故。细阅其集,始知之,刘有古调,有新声。盛唐人无不高凝整浑,随州短章,始收敛气力, 归于自然,首尾一气,宛若面语。其后遂流为张籍一派。益事流走景不越于目前情不逾于人我无复高足阔步包括宇宙综揽人物之意。虽孟襄阳诗,亦有因语真而意近,以机圆而体轻者,然不佻不纤。随州始有作态之意,实溽暑中之一叶落也。

——贺裳《载酒园诗话》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划线部分断句。(限5处)
【小题2】孟襄阳是指唐朝诗人____(人名)。
【小题3】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刘长卿“列为中唐”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08 09:46: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问 说
刘 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非问无以广识 广:广阔
B.所谓交相问难 难:诘问
C.以大知而察及迩言 知:通“智”,智慧
D.夫子贤之     贤:意动用法,认为……有才能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好学而不勤问 而耻学于师
B.古人以问为美德 以为轮
C.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  其贤不及孔子
D.然则古人所深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小题3】下面全都属于“是己而非人”的一组是
①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 ②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 ③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 ④学有未达,强以为知 ⑤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
A.①③⑤B.②③④
C.①③④D.②③⑤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君子之学必好问”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它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治学者不能缺少问,二是学与问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B.作者举孔子、舜等古人的例子,是用来说明“问”是古圣先贤的美德的。
C.作者认为今人不好问的原因是今人所学的并不是“古人之学”,所喜爱的也不是“古人之好”。
D.本文无论在命题、立意、论证方法或语言风格上都可以看出有韩愈《师说》的影子,因而有明显的抄袭的痕迹。
【小题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
(2)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
(3)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一篇文言文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先府君行实

张惠言

先府君,讳蟾宾,字步青,号云墀,姓张氏。其先自宋初由滁迁常州,常州之张多由滁,谱牒废,世不可纪。其后曰端,当明弘治中,居南门德安里,是为大南门张氏。张氏非大南门不共谱。端孙钦,钦生洲。洲生宏道,万历中举于乡,官开封府通判,生典。典生以鼎。以鼎生铭伛。铭伛生采。采生金第,娶于白,生府君。自典至金第,皆补郡县学生,有文章名,世以教授为事。而铭伛当明之亡,独不为制举业云。

府君生九岁而孤,有兄曰思楷,弟曰瑞斗。家贫,日不得再食,奉白孺人教,兄弟相厉以儒学。补府学生,试高等廪膳,常教授乡里间。其后游沅州,一岁得疾归,遂卒,年三十有八。府君既不得志于世,无所表见,又不获永其年,充所学以致不朽,所论著皆未就。卒时,惠言方四岁,翊遗腹四月而生,凡其言行可纪者弗得闻,闻之于人所传,又弗敢审。而府君之执友汤先生宾辂、郑先生梦杨,笃行君子也,知府君深,守道德,不毁誉,故著其言,以为府君行实焉。

汤先生曰:“君好学深思,不事穿凿,善为诗及制举文,操纸笔立就,性沉挚,寡欲少言,尤不喜说人过。与人交,不设城府,久而能敬。”郑先生曰:“薛心筠、董仲容、汤宾辂,君兄弟总角交也。宾辂抗希古人好考核故事不轻出门户君兄弟与仲容则常集于薛氏予亦时时在坐雍容出论议率常连日夜君色温而恭言简而中余心敬宾辂而酷爱君,谓两人于人道近也。笃于孝友,平生未尝与人迕,人亦未尝迕君。或问之曰:‘天壤间何处可使性气?’其为人如此。”郑先生又言:“府君有异表,中夜目光闪闪,或一二尺许。尝自言:‘秋夜偶玩月,见河汉间云鳞鳞,士女数十人,云裳霞佩,执诸乐器,飘飘过太虚,肤发纤悉可辨云。’”

汤先生名修业,郑先生名环,皆常州武进人。

(节选自《张惠言文选》)

注①府君:作者的亡父。②廪膳:廪膳生员,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宾辂抗希/古人好考核故事/不轻出门户/君兄弟与仲容则常集于薛氏/予亦时时在坐/雍容出论/议率常连日夜/君色温而恭言/简而中余心敬宾辂/而酷爱君
B.宾辂抗希古人/好考核故事/不轻出门户/君兄弟与仲容则常集/于薛氏予亦时时在坐/雍容出论议/率常连日夜/君色温而恭言简/而中余心敬宾辂/而酷爱君
C.宾辂抗希/古人好考核/故事不轻出门户/君兄弟与仲容则常集/于薛氏予亦时时在坐/雍容出论/议率常连日夜/君色温而恭言/简而中余心敬宾辂/而酷爱君
D.宾辂抗希古人/好考核故事/不轻出门户/君兄弟与仲容则常集于薛氏/予亦时时在坐/雍容出论议/率常连日夜/君色温而恭/言简而中/余心敬宾辂而酷爱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授:学官名,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文中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
B.制举:中国古代常设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分支,设博学鸿词科、文辞雅丽科等。
C.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形如两个羊角故名。
D.太虚:于道家用语,在中国古代泛指天空或宇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作者的父亲在世时不得志,无处施展才华,英年早逝;他为人纯厚朴实,他所交往的朋友,也都是朴实的君子。
B.张氏家族世代读书、教书,是个书香门第;作者的祖父去世的早,家里贫穷,而父亲不善言谈,但深得友人敬重。
C.本文详尽记录亡父友人关于父亲立身行事的回忆,借他人之口,来表达作者自己对父亲的哀思与挚爱。
D.本文写亡父行状,全篇落在一个“实”字上,对家世族谱的罗列,是实录;对亡父生平事迹的记述,也是实录。
【小题4】把文中画下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典至金第,皆补郡县学生,有文章名,世以教授为事。
(2)卒时,惠言方四岁,翊遗腹四月而生,凡其言行可纪者弗得闻,闻之于人所传,又弗敢审。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忘庵王先生传
清汪琬
王先生武,字勤中,明太傅文恪公六世孙也。以诸生入太学,少时风流傥爽,不屑意举子业,自读书赋诗外,若投壶、蹴鞠、豢鱼、笼禽之方,无不通究,而尤长于画,素擅鉴赏。家本饶裕,而王先生雅不事生产,数为徭赋所困,又性好施予,亲故间或有负之者,亦概置不问,计一岁所入,辄缘手尽,以是其家遂落。甫壮,乃屏绝诸好,独以高洁醖藉自持。家既益落,而所作画益工。前太常王翁烟客亦善画,尤亟称之曰:“近代写生家多画院气,独吾勤中所作,神韵生动,当在妙品中。”于是其声誉大噪,四方士大夫走书币造请者日夕相属。寸缣尺素,流传远近,莫不郑重藏弆,甚有作赝笔以售者。京师贵人争慕王先生名,出兼金访求其画,不能得。内阁宋文恪公,即王先生姊婿也,方贵显于朝,移书招王先生入京师,先生笑而不应。尝语人曰:“古之善画者,莫一非高人杰士以文行著者也。有如文恪公诸客沈征君、唐解元、文待诏之属,其人皆能为画重,不则画岂能重人乎?”盖晚而自号忘庵,或征其说,王先生告之曰:“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今予之补劓息机于此也,世忘予乎?予忘世乎?两相忘,则去道也近矣。”其寓意超卓如此。年仅五十有九,卒于家。
为人孝友恺悌,与人交,不设城府,所遇无贵贱长少,率委曲相款洽。居平善病,晚岁病屡发,不复多作画。故人有贫乏者,辄强之使作,王先生欣然执笔曰:“愿以佐吾子晨夕需。”族父年老,有孙女不能嫁,王先生复力疾为作数幅,俾鬻以治奁具。客有以病谏者,王先生曰:“吾财不足而力有余,敢自爱耶?”先是积藏诸名迹及他玩好甚夥,中岁斥以易薪粟几罄矣。疾既革,又命诸子尽出箧衍中所余,赠遗诸亲故,无复存者。琬闻其讣,为之潸然出涕曰:“此吾吴之老成典型也。自今以往,吴中岂复有斯人比乎?”盖一时钜公胜流俱推重王先生画,而琬独爱慕其为人,以为王先生素行匪特长者也,盖有古达人遗风焉,故愿为之传。
(《汪琬全集校笺》,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年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先生雅不事生产   雅:非常
B.屏绝诸好   屏:摒弃
C.出兼金访求其画 兼:多倍
D.居平善病  善:多
【小题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武不屑举业,不事生产,其家遂落,但其所作之画却更为精工。
B.王武以画得誉,但并不以画攀附权贵,保持了高洁的品行。
C.王武晚年自号“忘庵”,他彻底超越了世俗功利,忘却了人间烟火。
D.文章叙议结合,选择了王武的典型言行,生动塑造了一个操守高尚的人物形象。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人孝友恺悌,与人交,不设城府,所遇无贵贱长少,率委曲相款洽。
(2)先是积藏诸名迹及他玩好甚夥,中岁斥以易薪粟几罄矣。
【小题4】作者“独爱慕其为人”,请概括王武为人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