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
B.徒倚久之而归 环堵箫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
C.平明,汉军乃觉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以蓝手巾裹头 |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守”又称“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从苏轼诗“料得清贫馋太守”中,我们可知文与可担任过此职。 |
B.“刺史”是官名,汉武帝元封五年始置。职任监察,官阶高于郡守。 |
C.“节度使”为唐代在边境及重地所设置,掌管当地军政大权。安史之乱后,内地也遍设节度使,总揽军政大权,成为对抗中央的军事力量,世称“藩镇”。 |
D.“都督”是古代军事长官的一种,兴于三国,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政长官。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 |
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而临事忽焉丧之 丧:亡失 |
B.而读书者与之 与:许可 |
C.袜材当萃于子矣 萃:聚集 |
D.予不能然也 然:赞同 |
下列句子中,“遗”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与可以书遗余 |
B.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 |
C.小学而大遗 |
D.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
下列对加点的“其”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其祭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④吾兄之盛德而天其嗣乎
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⑦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⑧敛不凭其棺,空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其祭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④吾兄之盛德而天其嗣乎
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⑦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⑧敛不凭其棺,空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 | 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 |
C.①/②⑧/③⑤/⑥/⑦/⑨/④⑩ | 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 |
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
A.比(等到)得软脚病 辍汝而就(接近) 敛不凭(凭借)其棺 |
B.不省所怙(依靠) 使者妄称以应(答应)之耳 诚(如果,果真)知其如此 |
C.往往而剧(剧烈) 抱无涯之戚(亲戚) 不克蒙(承受、蒙受)其泽 |
D.远具(准备)时羞之奠 止(停止)一岁 既(既然)又与汝就食江南 |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棺”是装殓死人的器具,即棺材。“”是外棺,即棺材的套棺,用以保护棺材。 |
B.“殡”在古代指验而未葬。后世把送灵枢到埋葬的地方叫“出殡”“送殡”。 |
C.“坟墓”在古时是两个概念:高出地面的葬人土堆叫“坟”,与地面相平的葬人场所叫“墓”。后世“坟”与“墓”并称,不再有所区别。 |
D.古人在服丧期间,在坟墓旁搭建的屋舍,叫作“庐冢”,亦作“庐墓”。“庐”,屋舍;“冢”,坟墓。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将成家而致汝 |
B.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
C.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
D.又可冀其成立邪 |
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关于“死”的说法,《礼记》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
B.“媵”本义指送嫁的人或物品,男女皆可为媵。后来也可指“嫔妃”,如《阿房宫赋》中“妃嫔媵嫱”。 |
C.两国以上或两人以上依一定的誓约结成的联合关系叫“盟”。 |
D.古代帝王所祭的土神叫“社”,谷神叫“稷”;后来就以“社稷”代表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