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院试在府城或省的治所举行。明代由提学官、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合格者称为生员(秀才)。应式者不分年齢大小都称童生,故也叫“童生试”。 |
B.乡试指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主考官曲皇帝委派。乡试有正规的考场,叫做贡院。发榜在九月,正值桂花开放,故又称“桂榜”,录取的叫举人。 |
C.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兖、青、徐、扬、荆、豫、梁、广,后九州成为中国的别称。 |
D.在称呼前面加“先”字,表示敬称已死的地位高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已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已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已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
选项中加点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项是
A.斫榛莽 砍伐 白露横江 笼罩 |
B.胥怒者民 与,相与 未成一篑 土筐 |
C.金就砺则利 磨刀石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通晓 |
D.山川相缪 同“缭”,盘绕 引觞满酌 拿起 |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加点字词类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例:顺流而东也
例:顺流而东也
A.上食埃土 | B.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
C.则耻师焉,惑矣 | D.曰与其徒上高山 |
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与:结交 |
B.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同“趋”,往 |
C.纵一苇之所如 如:往 |
D.则耻师焉,惑矣! 惑:迷惑 |
下列加点词语不全是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B.诸郎中执兵 沛公居山东时 |
C.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
D.愿大王少假借之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伏尸而哭 夜缒而出 | B.行李之往来 秦之遇将军 |
C.使使以闻大王 常以身翼蔽沛公 | D.燕王拜送于庭 得复见将军于此 |
下列加点词语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A.烛之武退秦师 项伯杀人,臣活之 | B.道芷阳间行 与郑人盟 |
C.箕踞以骂 吾得兄事之 | D.太子迟之 群臣怪之 |
下列句子中特殊句式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安在? 何厌之有? |
B.群臣侍殿上者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
C.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是寡人之过也 |
D.具告以事 籍何以至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