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六国论》相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打√,错误打×)
(1)苏洵,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_____)
(2)苏洵写这篇文章并非单纯地评论古代的历史事件,而是借古代讽今,警告北宋统治者不要采取妥协苟安的外交政策。(_____)
(3)文章第一段最后一句“故曰:弊在赂秦也”总结全段。这一段起到了“纲”的作用,后面的第二、三、四段围绕第一段展开论证。(_____)
(4)《六国论》不仅在立论上具有借题发挥、借古喻今的鲜明特点,还在论证的严密性、语言的生动性上堪称典范。(_____)
(1)苏洵,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_____)
(2)苏洵写这篇文章并非单纯地评论古代的历史事件,而是借古代讽今,警告北宋统治者不要采取妥协苟安的外交政策。(_____)
(3)文章第一段最后一句“故曰:弊在赂秦也”总结全段。这一段起到了“纲”的作用,后面的第二、三、四段围绕第一段展开论证。(_____)
(4)《六国论》不仅在立论上具有借题发挥、借古喻今的鲜明特点,还在论证的严密性、语言的生动性上堪称典范。(_____)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直走咸阳(走:趋向) 金块珠砾,弃掷逦迤(逦迤:连续不断) |
B.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落:座,所) 族秦者秦也(族:家族) |
C.歌台暖响(响:歌声) 一肌一蓉,尽态极妍(妍:美丽) |
D.则足以拒秦(拒:抗拒)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递:传递,顺着次序传下 |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 B.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
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 D.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
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竹之始生 ②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 |
B.①予不能然也 ②平居自视了然 |
C.①而临事忽焉丧之 ②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
D.①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②知公倦于笔砚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函得诗 发:发现 |
B.袜材当萃于子矣 萃:聚集 |
C.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 妄:荒谬 |
D.苏子辩矣 辩:能说会道 |
下列有关文化知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赋,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讲求文采、韵律。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
B.妃嫔媵嫱,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封建社会中,妃是帝王的正妻,等级比嫔、嫱高,而媵是陪嫁的人,也可能成为嫔、嫱。 |
C.幸,指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妃嫔受到皇帝的宠爱叫“得幸”。“剽掠其人”中“人”指民。唐避李世民的讳,称民为人。 |
D.城郭,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城郭泛指城市。封建社会城郭之制即“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