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例句: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A.乐琴书以消忧 |
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
C.目吴会于云间 |
D.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
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
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
C.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汤之问棘也是已 |
D.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此小大之辩也 |
对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 ③谨拜表以闻 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⑤以八千岁为春 ⑥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⑦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⑧耕植不足以自给 ⑨诸侯以惠爱为德 ⑩倚南窗以寄傲
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 ③谨拜表以闻 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⑤以八千岁为春 ⑥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⑦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⑧耕植不足以自给 ⑨诸侯以惠爱为德 ⑩倚南窗以寄傲
A.①②/③⑥/④⑦⑩/⑤⑨/⑧ | B.①④/②③/⑤⑦⑩/⑥⑧/⑨ |
C.①④/②⑥/③⑦⑩/⑤⑨/⑧ | D.①⑥/②④/③⑦⑩/⑤⑧/⑨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引壶觞以自酌 控蛮荆而引瓯越 |
B.请息交以绝游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C.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
D.门虽设而常关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下列各项中句式类型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技经肯綮之未尝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
B.非战之罪也 惟兄嫂是依 庖丁,解牛者也 |
C.风乎舞雩 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
D.加之以师旅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项王军壁垓下
(2)故尝与过宋将军
(3)暴秦之欲无厌
(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5)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6)染此者十不一二,或随有瘳
(7)今日罹此果报
(8)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9)夫子何哂由也
(10)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
(1)项王军壁垓下
(2)故尝与过宋将军
(3)暴秦之欲无厌
(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5)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6)染此者十不一二,或随有瘳
(7)今日罹此果报
(8)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9)夫子何哂由也
(10)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等终军之弱冠”中的弱冠,指男子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指体犹未壮),冠(行冠礼,表示成年)” |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在古代,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由此可知,衡阳在衡山的南边。 |
C.“自翰林出滁上”中的“出”指京城到外地任职。白居易《琵琶行》序中“予出官二年”也是此意。但前者是升官,后者是贬官。 |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儒家的《诗》《书》《礼》《易》《乐》《春秋》,“传”指解释经书的著作。 |
下列各句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是故武王,圣人也 此余之所得也 |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多于南亩之农夫 |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拘于时 |
D.都督阎公之雅望 长余佩之陆离 |
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例: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例: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A.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 B.告成功于天下 |
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D.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