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①蒲苇纫如丝 ②伏清白以死直兮 |
B.①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C.①契阔谈䜩 ②君子生非异也 |
D.①穷岛屿之萦回 ②竹工破之,刳去其节 |
下列各项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②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⑤步余马于兰皋兮 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⑦雄州雾列 ⑧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②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⑤步余马于兰皋兮 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⑦雄州雾列 ⑧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A.①④/③⑥/②⑤/⑦/⑧ |
B.①⑥/②④/③/⑤⑧/⑦ |
C.①⑥/②③/⑤/④⑧/⑦ |
D.①⑦/②⑤/③④/⑥/⑧ |
下列选项中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看不起 |
B.上官大夫欲夺之,屈平不与 允许,同意 |
C.愿足下过太子宫 经过 |
D.则文学彬彬稍进 逐渐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是继老子之后的最为重要的道家代表人物,世人把他与老子并称“老庄”。 |
B.陶渊明,名潜,字渊明,诗歌作品有《归园田居》、《将进酒》等。 |
C.王勃,字子安,初唐文学家。少有才名,被举为神童,不到二十岁就出仕。《滕王阁序》是王勃在滕王阁的一次宴会上即席写作的。两个月后,他渡海溺水,不幸英年早逝。 |
D.沈从文,原名沈岳焕,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湖南凤凰人,苗族。主要作品有《湘西散记》、《长河》、《边城》等。 |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将:将来
比屋皆然 比:连,并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十一:十分之一 而闻者彰 彰:表彰 彼与彼年相若也 若:如,似 |
B.亦余心之所善兮 善:爱好,崇尚 庶乎饰己不言之过 庶:希望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宰:主人 |
C.乍暖还寒时候 乍:刚,初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低于 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 旷:空缺 |
D.君既若见录 录:收容,收留 |
比屋皆然 比:连,并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
B.亦将有感于斯文 |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D.望美人兮天一方 |
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循环相配来纪年,全部循环一次为60年。 |
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据月亮的情况来标记日期的,农历每月初一为晦,十五为望,十六为既望,最后一天为朔。 |
C.“修禊事也”中的“禊事”是古代的一种风俗,在三月三日这一天,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
D.“苏子”中的“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如孔子、孟子等。也用以尊称对方,如“吾不能早用子”中的“子”。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
B.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
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②夫人之相与 |
B.①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②此余之所得也 |
C.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
D.①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