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理解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等终军之弱冠”中的弱冠,指男子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指体犹未壮),冠(行冠礼,表示成年)”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在古代,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由此可知,衡阳在衡山的南边。
C.“自翰林出滁上”中的“出”指京城到外地任职。白居易《琵琶行》序中“予出官二年”也是此意。但前者是升官,后者是贬官。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儒家的《诗》《书》《礼》《易》《乐》《春秋》,“传”指解释经书的著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2-02 07:44: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各选项中,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祭祀时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牛、猪各一头叫“少牢”。
B.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伶官”。
C.告庙,指古代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D.《书》,指《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上古典章文献的汇编。
同类题2
下列对句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和十年”中的“元和”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所谓“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汉武帝首创。
B.“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中的“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晋升或调动官职,“左迁”是升职。
C.“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司马”是州刺史的副职,有职无权;“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D.“名属教坊第一部”中的“教坊”是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同类题3
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牢:本来是养牲畜的圈,文中指祭祀用的牲畜。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少牢”,用猪、羊各一头叫“太牢”。
B.舍利:梵语“身骨”的译音。佛教徒死后火葬,身体内一些烧不化的东西结成颗粒,称为“舍利子”。
C.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
D.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同类题4
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寡、哀家。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
B.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宠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C.太史,西周、春秋时的地位较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事。
D.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不敬。
同类题5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东宫
,封建时代君王建立的专门与官员议事的宫殿。
B.
侯
,古代的一种爵位,春秋时期属于封建制度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第二等。
C.
太傅
,中国古代的职官。古代某段时期的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一,次于太师。
D.
薨
,中国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称帝王的死为“崩”,称大夫的死为“卒”。
相关知识点
语言知识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官职
文史典籍
阅读与鉴赏
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