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奚以之九万里而
A.琴书以消忧
B.雄州雾列,俊采
C.吴会于云间
D.臣具以表,辞不就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2-01 06:44: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夜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
B.敢以烦执事  执事:办事的官吏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
D.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使……缺,损害
【小题2】下列词语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乱易整,不武   ②不敢兴兵拒大王
B.①是寡人过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秋也
C.①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还 ②度我至军中,公
D.①吾还也 ②太子及宾客知事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佚之狐说“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大兵压境,国家危在旦夕,佚之狐向郑伯举荐烛之武,经过佚之狐的一番劝说,烛之武最终答应去见秦君。
C.烛之武见到秦君后,先坦言知亡,然后指出灭郑国只对晋国有利而对秦无益,并挑拨离间秦晋关系,最终让秦君退兵。
D.文章通过语言等描写表现了烛之武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据,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王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王必欲臣    急:逼迫
B.乃辞固请 谢:推辞
C.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为予赵城 佯:假装
D.卒见相如 廷:在朝廷上
【小题2】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蔺相如“智斗秦王”的一项是
①璧有瑕,请指示王   ②相如持其璧睨柱   ③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④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⑤遂许斋王日    ⑥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A.①②⑥B.③④⑥C.②⑤D.①③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蔺相如献璧后,从秦王的倨傲无理中敏锐地看出“秦王无意偿赵城”,就假托“璧有瑕”将璧收回;然后将赵王的“修敬”与秦王的“甚倨”进行对比,当面斥责秦王无理无信。
B.蔺相如看出秦城“实不可得”,一方面以“赵王恐,不敢不献”的话来迎合秦王的虚荣心,一方面向秦王提出“斋戒五日”和“设九宾于廷”两个条件,以获得回旋的余地
C.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引用历史上秦国失信的事实,揭露背信弃义是秦的惯用伎俩,并表明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决心,使得秦王无可奈何。
D.秦王的左右想把蔺相如拉去杀掉,但秦王决定不杀相如,是因为他觉得杀掉相如既得不到和氏璧,又影响与赵国的关系,同时会失掉天下人之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