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如称司马迁为司马子长,杜甫为杜子美,柳宗元为柳屯田,韩愈为韩退之。 |
B.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定丧服的轻重。期,指的是穿三周年丧服;功,又分为大功、小功。大功,穿九个月丧服;小功,穿五个月丧服。 |
C.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伯、仲、季以示区分,如伯秋、仲秋、季秋。中秋节又处在仲秋的中间,所以也叫仲秋节。 |
D.魏晋时期,太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刺史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郎中是尚书省的属官;洗马,即太子洗马,是太子侍从官。 |
从句式特征看,下列句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之二虫又何知 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③既自以心为形役 ④复驾言兮焉求 ⑤访风景于崇阿 ⑥彼且奚适也 ⑦南冥者,天池也 ⑧而刘夙婴疾病 ⑨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⑩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①之二虫又何知 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③既自以心为形役 ④复驾言兮焉求 ⑤访风景于崇阿 ⑥彼且奚适也 ⑦南冥者,天池也 ⑧而刘夙婴疾病 ⑨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⑩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A.①④/②⑦/③⑧⑩/⑤⑥⑨ |
B.①⑥/②⑦/③⑤⑨/④⑧⑩ |
C.①④/②③⑩/⑤⑥⑧/⑦⑨ |
D.①④⑥/②⑤⑨/③⑧⑩/⑦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
B.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
D.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下列各加点字解释有误的是( )
A.夫晋,何厌之有?(提宾标志)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去,到) |
B.且行千里,其谁不知。(难道,反问语气副词) 其若是,孰能御之?( 代词 他 ) |
C.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于,比)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于,在) |
D.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那么)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表假设,如果)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著作,“传”是“注释的意思。《战国策》经西汉刘向整理,内容多为战国时期策士的活动和言论。 |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西汉时期的历史。作者是西汉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 |
C.报告文学是兼具新闻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两种特质的文体。就题材而言,要求必须选择真人真事;就表达而言,要求必须用文学的表达方法。 |
D.《汉书》为东汉班固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记载了西汉一朝230年的历史。 |
下列语句的翻译,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译文:汉天子是我的长辈啊。
A.忌不自信。 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漂亮 )。 |
B.文倦于事,愦于忧。 译文:我被事务搞得很疲倦,被忧虑的事情搞得心烦意乱。 |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译文:否则,我们都将被他俘虏! |
D.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吾其还也 ②此其志不在小 |
B.①余收尔骨焉 ②子亦有不利焉 |
C.①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②以其无礼于晋 |
D.①所以遣将守关者 ②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刺史”,汉初文帝因为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称为“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行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
B.“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条小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人因以“三径”代隐士住处。“三径之资”指隐居的资本。 |
C.“督邮”,汉代各郡的重要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 |
D.“元嘉草草”中的“元嘉”是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慈父见背 曹刿请见 |
B.日薄西山 不薄今人爱古人 |
C.适莽苍者 彼且奚适也 |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然秦以区区之地 |